第六百五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3页)




    “为什么?”布鲁西洛夫一脸不解。



    “地形,气候,还有交通,将军。”夏尔回答:“不知道您是否考虑过俄国的天气比我们这寒冷得多,它的冬天雪层很厚,不适合坦克快速穿插。”



    夏尔将目光转向布鲁西洛夫。



    布鲁西洛夫一愣,点头赞同了夏尔的说法。



    俄国冬天积雪厚达半米是常有的事,极端情况下部分地区甚至能达十几米,坦克很难在这情况下快速穿插。



    夏尔继续说:“春天以后积雪融化又会有大面积的积水,许多地区会变成沼泽,公路也泥泞不堪,再加上你们的火车线路又比法兰西少得多无法保证后勤……”



    在这情况下,即便坦克成功穿插到指定位置,也可能会因为后勤无法跟上而被敌人围歼。



    二战时德国的穿插包围之所以能成功,是利用了冬季来临前的空窗期。



    此后寒冬来了还没取得最终胜利,天平就开始向敌人倾斜了。



    此时的沙皇俄国,其组织能力、后勤能力及侦察能力没法打出德国人一样的穿插包围,最终只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布鲁西洛夫面色逐渐凝重:



    “你说得很对,中将,你对俄国的地形和情况相当了解。”



    “可是,难道就没有其它的办法了?”



    夏尔平静的回答:



    “当然有办法,将军,任何时候都有办法的。”



    “我认为,你们不应该总想着坦克,而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



    布鲁西洛夫一脸迷糊:“我们的优势?”



    他能想到的只有劣势,此时的俄军,信心和士气都处于崩溃状态了。



    但夏尔却很肯定的回答:“是的,优势:兵多,而且熟悉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