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召荣耀三人甫

第162章 流寇四起(第2页)

 要是盖宫殿、修陵寝、拾掇园子,多少还能拿些出来,可一旦到了赈灾用兵通河道的时候,六部主官便是哭爹喊娘,各种理由推诿。 

 推到最后,便又把担子加在百姓身上,苛捐杂税层出不穷,事儿还没办呢,已经又逼得百姓们活不下去。 

 这次也一样,钱粮不够,百姓来凑。 

 去年刘文泰对徐州用兵,再加上铁勒部入侵,已经让国库空的不能再空,可刘闵不顾朝臣反对,一意孤行的下发旨意。 

 大致意思就是,粮食收成在即,为保证朝廷用兵,今年田赋比往年增加六成,米、谷、豆、麦尽收尽解。 

 好家伙,一下子就增加了六成,旨意刚刚传到各个郡县,立刻就引来了极大的反抗,流言蜚语满天,不断冲击着朝堂。 

 怨声载道之下,各地官吏与朝臣不断上书,刘闵被逼无奈,便又下旨改成三成,可三成依旧压不下民怨,便又撤销了旨意。 

 原以为取消用兵,赋税恢复如常便会消解掉百姓们的怨气,然而百姓的怨气是小了不少,可朝廷朝令夕改却是犯了大忌。 

 一些有脑筋的人嗅到了苗头,干脆就学着东召一样,趁着朝廷威严大损之时,聚众造反。 

 就跟商量好了似的,冀州原本就有的许多土匪流寇,竟然迅速的结成了同盟,明目张胆的进攻城池。 

 好在有罗不辞施展雷霆手段,仅仅不到一个月,便将这所谓的同盟镇压。 

 同盟被打散,流寇四散逃窜,这个山头聚个百八十口,那个水寨藏个数十来人,虽是疥癣之疾,但依然令各地官员膈应的不行。 

 听赫连良平讲述完,项谨又接着问道:“这次要剿灭的是哪个山头?” 

 “城北三十里外的蠹鱼山。”赫连良平说道,“山上有个几百来众,首领叫王济,是个有意思的人。” 

 “哦?”项谨挑了下眉,“此话怎讲?” 

 赫连良平一合折扇,轻笑道:“此人年纪不过三十,是个庄户人家出身,卖身乡里富绅,因手下有膀子力气,成了护院。” 

 “那富绅不算良善,平日对手下人较为苛刻,两个月前被家里小厮出卖,引来流寇洗劫,一家尽数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