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十万里小楼尽春风
第742章 从刀耕火种到曲辕犁(第2页)
“公子,来之前怎么不让胡里长派人来说一下?”
“你看这里······有些乱。”
“快快快,公子,快进屋!”
老孙头邀请。
张楚颔首,笑吟吟的跟着他走进了后院。
老孙头的儿媳端来了刚沏的热茶,是桂花茶,这是刘氏安排的,她知道公子喜欢饮桂花茶,除了大食堂常备外,其余的几处作坊里,她也派人送了不少。
备着。
以好当张楚去的时候,可以畅饮。
“这作坊,最近怎么样?”张楚笑着问道:“我看外面,还是以做筒车为主?”
老孙头连连点头:“回公子话,这不就要春耕了吗?好多庄子,好多大户,都想着在春耕前,立起来以供自己使用的筒车。”
“另外就是,北山那边,褚山长也发来了不少订单,要立于渭水河畔,以供北山生产和生活所需。”
“其实,这单子,自打过了元日,就开始堆积了,按照这势头,上半年,咱们铺子,最少能盈利十万贯!”
老孙头搓搓手,兴奋道。
这般所生产出来的价值,说实话,他做了一辈子的水车,不,应该说祖祖辈辈做了一辈子水车的先人们都加起来,也比不过这个作坊。
不过,尽管如此,老孙头也还是忍不住的叹了一声:“不过,公子,别看咱们这作坊里的订单堆积,其实,长安好几处作坊的订单,都是如此。”
“咱们的筒车,已经有作坊开始仿制了。”
“而且价格,还要比咱们的低一些,所以······抢走了咱们不少的客源,实属可恶,但,没有办法。”
大唐可没有什么知识产权保护。
你能做,是你的本事,人家能仿制出来,其实也算是人家的本事。
所以说,这个时代的手工业虽有发展,可却无比缓慢,就有这一点的缘故。
但凡谁有点想法,便是藏着掖着,所以才会出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亦或者传男不传女的现象。
不过这种现象其实也是正常的,毕竟,谁想着自己好不容易创新出来的东西,平白无故的就让其他人学了去?
张楚饮了口茶,微微点头,笑道:“孙师傅,倒也不必如此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