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别走太近(第2页)

 

这次,大概真的只有靠我跟老杨了,半桶水就半桶水硬上得了。

 

我以前地理不错,风水学又称地理学,两者之间有些许的联系。

 

虽然我说不出一些门道,但可能靠着我的地理知识,也能分个七七八八出来。

 

我们回房整理了行李,就直接出发去西晃山了。

 

在村头等了半天乡村大巴,除了吹了一小时的冷风,屁也没有等到。

 

老杨去村里一问,才知道他们这个村只有一趟大巴,早上去,晚上回,现在早就过点了。

 

我们要出去,得等到明天早上7点。

 

等到明天那是不可能的,村委会的外面,我之前看着停了一辆电动车。

 

老杨估计也想到了,我们俩对视了一眼,就往龙伯那去了。

 

龙伯的身手应该不错,不然也不会悄无声息的出现在屋顶。

 

他对我们本来就有愧疚感,见我们来了,尴尬的笑了笑,问我们有什么事。

 

我们什么屁话也没说,直接把他裤腰带上的钥匙给拿了。

 

然后就骑走了龙伯的电动车。

 

龙伯在后面喊

 

“哎,你们……没多少电。”

 

我们也不理他,心说能开多远开多远。

 

没想到,他说的没多少电,是真的没多少。

 

车刚上马路,开了五六分钟,他妈没电了。

 

老杨把车停到路边说

 

“这尼玛,都费劲去开它。”

 

我说不行就走出去,到外面的村子可能就有车了。

 

这时,后面有车喇叭声响了一下,转头一看,是龙伯骑了个电三轮跟了上来。

 

我跟老杨就这样一人一边,坐着电三轮出去了。

 

他给我们送到了有车的站点就回去了。

 

西晃山在麻阳境内的最西边,离这里也就几十公里,并不是很远。

 

我们转了两趟车,就到了西晃山附近。

 

西晃山又称西王山,传说是西王母的一处圣泉瑶池,还有个民谣:


 

麻阳有座西晃山,离天只有三尺三

 

这是形容西晃山的高,但其实,西晃山最高顶海拔也只有1400多米。

 

站在西晃山山脚的时候,我看着山体不知道从哪开始下第一步,我们俩没有单独行动过。

 

我们总不能是走旅游路线的吧?

 

老杨摸着下巴,看着大山

 

“咱,咱,咱先分析一下,他们说为冻不化,为冰不融,那就说明那里常年都是冰封之境。那冰封之境,肯定是海拔高一些的位置,我们看看山头哪块有积雪。”

 

他说的这个,我之前已经想到了,所以在远处见到西晃山的时候,就已经看过了。

 

不论是山顶还是哪里,远远望去,一点有积雪的样子也没有。

 

所以我猜测,那里可能位置虽高,但地势会比周围略低,相当于被周围的地势包在了里面,所以我们这样是看不见的。

 

我蹲在原地想了会

 

他们跟我们说的是,至阴至寒之地

 

至阴,那必须见不到太阳。

 

我们是在北半球,在地理中,北半球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常年见不到太阳,只有山的北面。

 

至寒,那就是山中最冷的地方,在这样一座海拔并不算太高,但要成为山中最冷之地,除了海拔的影响,还有一个

 

冷谷效应

 

冷谷效应就是冷空气沿着山坡下沉到山谷或坝区,形成逆温层,那这样一来,即使海拔没有最高,但它会比高海拔更冷。

 

用地理知识这么一分析,至少我们有了一个大方向,沿北面山谷向上找。

 

我把我的分析说给老杨听,老杨不知道我虽然是个学渣,但地理知识竟然还可以,直叫我出书

 

说就叫白名地理风水学。

 

风水地理不分家,总有点道理。

 

这里的山谷,是一片茂密的丛林,人根本上不去,压根没路。

 

所以我们准备先走已有的登山路线,然后在半山腰开始横向找山谷。

 

已有的登山路线并不难走,路上还有几个来登山的,有男有女。

 

他们原本是在我们前面的,渐渐的就被我们赶上了。

 

从他们身边穿过的时候,有个姑娘说

 

“来登山啊,山友。”

 

我刚开始不知道她在跟我说话,只顾自己闷头走。

 

另外一个姑娘说

 

“好帅~好高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