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王莹瑜的助攻(第2页)

 当然唐平确实优秀,但是一个聪明的臣子,又怎么会不给自己留一些坚实的基础,而是做一个纯臣呢?

 就如同这偌大的相府,王邯将丞相府所有的职位都填满,抛开大朝堂而言,这里就是一个小朝堂,有些时候一些政令在这里就已经完全讨论完毕,皇帝只是一个‘签字人’而已。

 这种制度在曾经不是没有出现过,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丞相要恪守为人臣子之道,没有不该有的想法。

 庆幸王邯就是这样坚守自己的最后一道底线,而古往今来,多数权倾朝野的丞相十之八九都是忠君之臣。

 “...陛下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功绩远超先帝,去年第一次北伐胜利,虽然陛下不说,但是陛下的心里比谁都高兴,因为先帝在世之时也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北伐,而如今陛下办到了,这是足以写进太庙的大事。”

 白衍点了点头,说明白一些就是父皇看到自己的军队屡立战功,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了,不如趁着现在还活着再打几场胜战,以后死了谥号绝对要比爷爷更高。

 白弭心眼不大,这一辈子做了不少荒唐行为,让白羽对其十分看不上眼,若不是白弭位置正统,恐怕这如今的帝位轮不到白弭来坐。

 因此在白羽死后,白弭只给白羽上了‘秦烈帝’这一个一般的谥号,这无疑表达了白弭对白羽活着的时候所作所为的不满。

 只是无论白弭如何在白羽的谥号上进行压制,那都改变不了一点就是白羽乃是先秦的血脉,是后秦时代的立国之君,其留下的臣子都是冲着他的血脉以及个人魅力聚集在一起的。

 尤其是下一任继承者白衍更是由白羽照顾大的,当白衍登位对于白羽的追溢是绝对不会小的。

 考虑到身后之事,这让白弭心中有了想法。尤其是在第一次北伐大胜之后,白弭认为既然自己死后管不了白衍的作为,那不如自己抓住这个机会再建立一些功绩。

 自己在位的时候秦国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南州进行了大开发,自己的文治已经够了,若是武功能够再添一把,那么自己将来的谥号怎么也不可能比白羽差。

 白弭有了这心思,但是还不敢放开去做,毕竟他的一生所相信的理念都是安乐固国,联赵防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