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幡然醒悟(第2页)

 常休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是没有半分客气,不仅是常喻自己,就连在场的不少官员都被他说得有些脸红,这些佞臣指的不就是他们吗?

 只是众人明白这老者在常喻心中的地位,自家都督都能忍,他们又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呢。

 “叔父这话说得,我也没有说要造反,只是朝廷这封赏实在是让我有些寒心。”

 “寒心?那你要什么官?大将军?国公?还是要做那异姓王?”

 “叔父怎能如此说,何人不知道前秦有法度,异姓不能为王。”

 常休诧异的看了自己这个侄子一眼,心想:难道你还真有想封王的想法不成?要真是那样,常家可就彻底完了。

 念及此处,常休毫不迟疑地开口,直截了当地打破了常喻的幻想。

 “你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朝廷岂会不知?

 但如今仅收复两郡之地,你便欲求封为国公,若日后收复一州乃至灭国,又当如何封赏?你以为朝廷离了你就不行吗?”

 “这…”

 常喻闻此,恍然大悟。此前,他被各方赞誉冲昏了头脑,此刻方才回过神来。

 若再往前迈进一步,恐怕日后将与军权无缘。需知他一生最大的抱负便是复兴大秦,而如今仅仅迈出了第一步,他实在不愿在此处夭折。

 同时他心底也生出一个疑问,那就是离开了自己朝廷能打败晋国吗?

 答案是肯定能的。

 不提远在永州的蓝飞,单说一直待在教武堂教书育人的阎苍,常喻也不确定他这些年成长了多少。

 不过,只要阎苍还在,那晋军就绝不可能成为他的对手。

 看看阎苍这几位弟子取得的成就吧,无论是防守、进攻,还是被压制在鸡鹿塞治理内政的阎安,都有着不俗的表现。

 这场战争,如果没有阎元珣的这几位弟子出手,或许他赢得并不会如此轻松。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安兴城的防守工作,除了王焕外,他手下恐怕无人能胜任,更别说其他方面了。

 这次北伐结束后,常喻更加坚信,阎元珣和他的几个徒弟所产生的效果必定远超自己的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