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 大结局(五)(第2页)

 安定好了父母。

 徐福贵就带着王喜父子,去花旗银行把钱取了出来。

 徐家百年家业兑换成美元后,也就是三万块。

 当然,实际上徐家产业远不止这点。

 可惜,前些年,徐福贵组织乡团打鬼子,为了鼓励大家伙,他几乎是掏干了家底,购买了数不尽的枪炮弹药,才勉强护住了一家老小。

 如今鬼子一走,他就急着变卖家产,自然是卖不上什么好价格。

 好在这个时候的美元,比较坚挺。

 不到一万美元,徐福贵就买下了一栋别墅。

 打听了一下鲁省老乡的据点后,徐福贵又在老乡据点,买了一栋临街楼房,准备做‘寓公’。

 眼看兜里只剩下六千美元,徐福贵这才带着王喜父子赶回旅馆,安排一大家子搬家。

 ——

 时光荏苒。

 三年时间,一晃过去了。

 校长一败再败。

 徐老爷眼看回家无望,渐渐烦躁,一天天长吁短叹,坐卧难安。

 相比起来,徐母早就接受现在的生活了。

 另外,在这三年里,家珍又给徐福贵生了一个儿子。

 现在徐福贵也算是子女双全了。

 有了儿子的家珍,在家里说话底气都大了不少,已经开始从徐母手中,接管后宅事务的管家大权了。

 至于徐福贵,在这三年里,就是不断买地、建房。

 短短三年里,香江涌入百万人口。

 徐福贵一口气建了十几栋楼,数千间房子,都是只租不卖。

 这个时候的香江,房价便宜,租金也便宜,一个月才十块。

 而码头的力工,一天也能赚几块钱,干两三天活,就能交付一个月的租金了。

 在外忙碌一天。

 回到家,家珍抱着儿子,就迎了过来:

 “福贵,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

 “最近来港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想租房,却又嫌弃价格贵。”

 徐福贵说着,就不知觉的摇起了头。

 “这价格哪里贵了?”

 谈到钱,徐老爷顿时来了精神:

 “十块钱一个月,比其他地方的都便宜三四块了,这些人真是不知足!我告诉你,福贵,这次你可不能再降价了!你听到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