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才算真正的一家人(第2页)

 早年她丈夫就在战场上牺牲了,一人把两个儿子拉扯长大,等他们都结婚生子后,是想撒手不管的。

 但二儿媳妇就是“婆家贼”,她不管着,小儿子拼死干活挣工分得的粮食,得全被送到儿媳妇娘家去。

 这个时候大家都只混个温饱,她不强势点,就被人欺负了去。

 大儿媳妇是个能持家的,她尽量都不往上凑,让他们过自己的小日子,她也乐得轻松。

 但这次出这么大的事,媳妇儿子什么也不跟她说,她心里多少有点不舒坦。

 外面传言难听,她听了一耳朵,直接就骂那些个没脸没皮的婆娘,刚才推门进来时,脸色才阴沉着。

 罗桂玲正想摆手拒绝,哪有儿媳妇坐着,让婆婆干活的道理?

 王秀丽抬眸,浑浊的眸底目光锐利几分:

 “你把身体养好了,不拖累家里,我也乐得轻松。”

 她得把话说得没那么好听,不然以罗桂玲的性子,怎么也不会接受她的帮助。

 儿孙自有儿孙福,那都是些没责任心的父母想的借口,

 要是在儿媳妇儿子需要时不帮一把,她要是生病,有什么脸面让他们帮一把,靠孝道?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是相互的,这就是人性,别只想好处,大家也都不是傻子。

 罗桂玲没什么话说了,默默应下来。

 她鼻子微酸,生一次病才知道周围哪些人是真心,哪些是假意。

 像隔壁妯娌娟子,当初生双胞胎时,她出钱出力,这次生病人家愣是连门都不曾登一回,就怕得送东西。

 另外一边,

 罗大壮正在棉花地里跟隔壁村的干部,商讨着交公粮的事。

 交公粮只是统称,实际是三种粮,

 一种作为农业税,无偿的,真正意义上的公粮,

 一种是征购粮,是有偿的,但价格偏低。

 而余粮则是在交完农业税和征购粮的基础上结余,换成钱或其他粮食

 红溪公社今年各大堆大丰收,棉花产量比去年翻一倍,

 但整个黎城的农业税征税标准是10%,这样算下来,红溪公社就有不少“余粮”。

 现在大家商讨着把“余粮”换成钱或者粮食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