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慕容复只想复国天命东皇太一

第126章 慕容复:我要打两个,打服你们两个(第2页)

 “师伯你和秋水师叔,也都是贪嗔痴三毒俱全,所求师父之爱,求之不得,五蕴盛,怨憎会。本是同门的师姐妹,理应相亲相爱,可是一生争斗,争我师父的爱。可伱们谁也得不到,岂不是争了一个空?”

 “我师父是谁也不爱,他只爱他自己!他的爱,只是一场空!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慕容复长篇大论完,天山童姥一时痴了,回忆前尘往事,只觉得自己此生十分可笑。

 尤其和李秋水的争夺,争来争去,果然就是一个“空”。

 天山童姥本不该是如此贪嗔痴之人,她道学修为极高,佛学修为也足以和少林寺灵门方丈坐而论道,可以说是儒释道三修。

 可终究是度他人易,度自己难。

 看人成佛易,自己成佛难。

 于是乎迷茫于红尘万丈,困顿于五浊恶世,不得解脱。

 所谓灵鹫宫,灵鹫之意,就是释迦摩尼佛所修行的灵鹫山,世人所熟知的灵山是也。

 而童姥狂妄之时,也曾把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相继改名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功”和“八荒六合唯我独尊”,都是取释迦摩尼佛降生之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典故。

 童姥练功之时,也是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处处以释迦摩尼佛自喻。

 可释迦摩尼是觉悟者,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已是证得万法源头的如来。

 而童姥的境界,却是还沉沦石桥禅的阿难,远无佛之超脱。

 此刻明白自己一生所争是空,童姥顿时深感迷茫,不禁念道:“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李秋水想起前尘,也是惨然一笑,突然落下泪来。

 两人各自难过一阵,童姥看着慕容复,问道:“小子,你年纪轻轻,居然要开解我,不知你有几分造化?如今这恩怨,你怎么说?”

 慕容复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若破心贼,则山贼自灭。”

 童姥道:“心贼如何能破?”

 慕容复道:“心外无物,以心破心。”

 童姥道:“何以心外无物?”

 慕容复笑道:“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格物,致良知?”童姥道,“此为禅宗并儒,如镜花水月。如何格物致知?”

 慕容复气定神闲,镇定自若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童姥越想越觉得自洽,叹气道:“你有大智慧。”

 慕容复自然知道童姥境界高深,好在慕容复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一刻,他是王阳明英灵附体,倒也能为童姥解惑。

 而童姥闭上眼睛,沉思良久,才睁开眼,长长的出了口气,说道:“事实如此,我也不能自欺欺人。我放下了。师妹,你放下了吗?”

 这是几人见面以来,童姥第一次称呼李秋水为师妹,而不是“贱人”。

 这已经充分说明了童姥态度的转变。

 至少对于无崖子,童姥不再执着。

 李秋水轻声道:“不放下又能如何?我也只能放下。师姐,我这次真是被慕容掌门说动,要来与你化解恩怨。弹指红颜老,刹那芳华,既知所求是空,何不彻底放下?”

 童姥道:“慕容掌门,你倒是逍遥派合格的掌门,比无崖子师弟强太多了。只是我虽放下了无崖子师弟,可我师妹与我的恩怨,你也应该清楚,你该如何化解?”

 童姥又变化了称呼。

 这一回,她认可了慕容复逍遥派掌门人的身份。

 虽不知慕容复的武功如何,但慕容复刚才的几番话,却是穿透人心,直指本质。

 阳明心学是王阳明集合禅宗思想和儒家思想所创的思想,虽然陷入无法格物致知的困境,成了空谈心性的玄学,可补上一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便能从后世学术的唯物辩证法的精华之中,为它画龙点睛。

 童姥并不知道慕容复是站在王阳明这样的巨人的肩膀上,还道慕容复真有如此超凡脱俗的智慧,被慕容复指点的豁然开朗,心中佩服,遂认可慕容复掌门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