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慕容复只想复国天命东皇太一

第205章 这下成了官方认证的反贼了!(第2页)

 “先帝之爱将李宪,乃当世高手,已然死在那慕容复手中。而李宪的义子童贯,也已经投降了那慕容复,为慕容复之耳目。童贯这个奸佞四处活动,蒙蔽了太皇太后,竟然令慕容复得以招安,朝廷衮衮诸公对于即将到来的危险,竟然一无所知。若贫僧再不来通知官家,怕将来慕容复兵临城下,官家才知慕容复之威胁啊!”

 玄真娓娓道来,把慕容复的威胁,说的是清清楚楚,可见他知道的内幕,着实不少。

 赵煦动容,喃喃道:“皇考在世之时,最信任的便是李大官,朕早知道李大官忠心耿耿,李大官所亲自剿灭之人,必然是严重威胁到大宋江山的乱臣贼子。而李大官武功之高,朕也佩服万分,他竟然被慕容复所杀,朕便知道这慕容复非同小可。只是如今朝政,皆由大妈妈(祖母)做主,朕无力干涉。但慕容复竟然猖獗至此,朕也是万没想到。”

 说着,赵煦又对玄真道:“范文正公有言,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今江湖之上,果然有忠臣义士,有大师这样的忠义之士,身入空门却忧国忧民,朕心甚慰。朕以为,天下既有如此多像大师这样的仁人志士,这天下便不会亡。”

 赵煦说着,站起身来,又道:“大宋积弊之事,朕一向知晓。皇考也早对朕言之,我大宋,有三冗,冗官冗兵冗费,进而导致两积,也就是积贫积弱。三冗两积之弊病,皇考曾想尽力改革,造福百姓,可惜天不假年,时运不济。朕本欲亲政之后,继续革除弊政,造福于黎民,不料竟然有慕容复这样的乱臣贼子作乱。”

 “此贼更是勾结番邦,不愧是鲜卑胡种,罪大恶极。可惜朕并未亲政,无法调动一兵一卒,不能号令诸位相公,不知大师如何教朕?”

 赵煦言辞慷慨,态度诚恳,礼贤下士,让玄真觉得这位少年天子,未来一定是一位明君。

 想到这里,玄真就更认同扫地僧的理念。

 有明君如此,大宋起码还有百年国运,慕容复为自己个人野心造反,祸乱苍生,确实是一个大魔头。

 不能否认现在大宋有很多问题,需要苦一苦百姓,但百姓只要忍一忍,等皇上亲政,有此明君,还怕以后没好日子可过吗?

 想到这里,玄真肃然道:“庙堂之上的力量,是难以指望了,因此我少林玄慈方丈,已经昭告天下,要广邀天下英雄好汉,开一场屠魔大会。为了号召更多英雄,希望官家能写一份衣带诏,使我们获得朝廷大义名分,便有更多英雄会来助阵。大宋养士百年,人心思报,即便是赵氏宗族之中,也有高手啊!”

 玄真这個要求,正常来说,赵煦根本不可能答应。

 衣带诏事情传出去,他和高太后之间,就彻底没有回旋余地了。

 高太后知道赵煦不喜欢旧党,不喜欢她对于神宗一系列政策的否定。

 赵煦也知道高太后不喜欢自己的政治理念。

 只是两人必须相忍为国,互相有默契,那就是一切,等高太后逝世再说。

 所以无论高太后做的多么过分,赵煦都是忍耐克己。

 可是如今的赵煦,得知了慕容复这个巨大的威胁,而高太后和衮衮诸公,居然如此麻不不仁,被人蒙蔽至此,赵煦心中下定了某种决心。

 “那慕容龙城当年号称当世无敌,以太祖之武功,尚且不能与之匹敌,慕容复能杀李大官,武功恐怕不下于乃祖。少林可有把握否?”赵煦问道,“若是当年玄澄大师没有走火入魔,以他的武功,肯定会在那慕容复之上,可惜玄澄大师武功全废。如今少林之中,大师你已经是佼佼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