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贞观六年

 贞观六年,四月。

 长安城东,亲仁坊,陈远一身粗布麻衣,自wn县衙走出。

 打今儿起,他就是正儿八经的长安人了,他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

 之后不久,他便来到东市。

 “蒸饼,好吃的蒸饼!”

 “汤饼,好吃的汤饼!”

 “掌柜,羊肉怎么卖?”

 “新到的江南丝绸,瞧一瞧,看一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

 场面十分热闹。

 天下名都,巍巍长安,长安城,一百零八坊,正儿八经的商业CBd就俩,即东市,西市。

 国人所谓买东西,卖东西,这东西二字,便由此而来。

 他来此处,便是为了出手一些东西,换取银钱。

 “掌柜,收胡椒不?”

 这是开启金手指,获得往返能力的第三天,一些基本的情况,陈远已经摸熟了,是以,直接进了一家香料店。

 这年头,香料十分金贵,尤其来自异域番邦的胡椒,售价,达七八贯一斤。

 七八贯,就是七八两银子,七八千文,但市面上,少有银两流通。

 黄金也一样,只有大宗采购才会使用。

 而一文钱,以粮价作为衡量,大约相当于现代四到五块钱。

 即,一斤胡椒,价值三四万块钱。

 而进价,没记错的话,才十八块,超市买的。

 老板是个中年男人,跟影视剧里塑造出来的差不多,衣绸衫,戴冠帽,留着两撇小胡子,笑容满面,弥勒佛一样,相当富态。

 闻言笑容可掬道:“自然是收的,郎君若是有,不防先拿出来容鄙人品鉴一番。”

 郎君,就跟先生,大哥,差不多,是时下人们对成年男子的称呼。

 亦有公子,少爷之类,但是民间不常见。

 此外,士农工商的层次划分,使得哪怕是寒酸的农民,入商铺,亦鲜少被怠慢忽视。

 陈远便从衣襟里摸出一包粗布包好的白胡椒粒,让掌柜看货。

 掌柜显然是识货的,看了看,又闻了闻,道:“品相甚好,硕大,圆润,较之过往所见,大有不同,香味却是略有不足,不那么纯正,未知郎君是否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