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秦砖汉瓦,烧之不易!(第3页)

 李二似笑非笑:“为何不知道,难不成贤弟认为,我大唐连区区一块砖都烧不出?”

 “那倒没有。”陈远略有些尴尬,复又好奇问道:“既然都能烧砖,那为何不用于修筑城墙,修建房屋?”

 “有用啊,二龙塔,还在建造,预计今年完工,用的就是砖。”

 “前朝文帝年间,圣寿寺塔,也是用砖建造。”

 “还有皇城,宫城,各大城门,路过你仔细看,砌砖的地方不少。”

 李二列举了几样,总的来说,还是稀少,不仔细观察,不四处走动,可能都发现不了。

 陈远耸耸肩:“那还是少啊,烧砖又不难,用砖头建房子多好,隔冷隔热,坚实耐用,夏天遮雨,冬天避风。”

 “说得轻巧。”李二顿时便被气笑了,“且不说好不好,就说烧制,难道贤弟认为烧砖很容易?”

 “难道很难?”

 李二嘴角抽抽,突然就不想说话了。

 李君羡笑着说d县子有所不知,这烧砖虽然跟烧瓷烧陶一回事,可烧起来,却着实不易。”

 “不易吗?”

 “不易啊,一窑砖,少则几百块,多也就上千块,却要消耗柴炭一车,并数日数夜之功。”

 这样一说,那还真是挺难的。

 倒不是技术上的问题。

 技术,秦朝时就有了,而今年瓷器都能烧得那么精美,没理由区区一块砖搞不定。

 纯粹就是成本高。

 一窑几百上千块砖,消耗的柴炭燃料,竟高达一车,出来,还不一定都合格。

 这要大面积使用,那还得了?

 那得多少樵夫上山砍树?

 那得多少人力畜力参与运送?

 又要砍伐多少山林?

 尤其这年头,柴,炭,本身都是可以卖钱的,是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

 这年头,樵夫是正儿八经的职业。

 卖炭翁,运气好,遇上雪天和诗人,再来俩黄衣使者白衫儿,可以上千多年后的教科书。

 不过话又说回来,当下的人们,似乎也不多么喜欢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