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江湖事(第2页)
梁狗儿思忖片刻:“我们为何不能去投陆谨和元襄?”
姚老头讥讽道:“你怎知他们一定是赢家?悠悠数千载,兵变成功的多,失败的也不少,万一站错了队,王爷的谋划就白费了。”
说罢,他转身往旅顺城里走去,一路贴着屋檐下的阴影,小心翼翼跟随乌鸦指引,避开刀兵。
路过客栈,他们便是兜里有银子也不能住。
景朝户籍制度远要比宁朝严苛,住客栈要路引、出城要路引、进城要路引。
没有景朝路引,客栈统统不能住,城池也出不去。
他们倒是可以试试硬闯,可闯出去呢?他们来景朝不只是为了活着。
此时,梁狗儿、梁猫儿、朱云溪一同无措的看向姚老头,姚老头嗤笑一声:“慌什么,一群新瓜蛋子,先在小巷里将就一夜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梁狗儿浑不在意:“与您的年纪相比,谁不是新瓜蛋子?”
四人寻了条偏僻巷子,躲在其中阴影里。
朱云溪找来几个破箩筐摞在一起,拿给姚老头:“您坐箩筐上面吧,别着凉了。”
姚老头斜睨他一眼:“倒有点眼力劲儿。”
他撩起衣摆坐在箩筐上闭目养神,朱云溪则靠坐在墙根,抬头望向小巷上空。狭窄的小巷里,两侧围墙把他的天空挤成了一条缝。
朱云溪开口道:“姚太医……”
姚老头抬眼看他:“还叫姚太医,你想坑死我?和小狗儿一样,叫我老头就行,我老人家心胸宽广,不与你们计较。”
朱云溪赶忙道:“要不,我也叫您师父吧,您这一路上也教了我不少东西。”
姚老头摇头:“不行,我不认这么差的徒弟。”
朱云溪张了张嘴,被噎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梁狗儿在一旁听不下去了,讥讽道:“你那宝贝徒弟能好到哪里去,还不是两个眼睛一张嘴,你还真指望他能踏入神道境?”
姚老头瞥他一眼:“你懂个屁。”
他抬头看了看天,而后闭上眼睛不再争论。
……
……
天色渐渐亮起。
姚老头起身,慢悠悠往外走去:“跟上,但别跟太近。”
朱云溪赶忙扶起梁狗儿,远远缀在姚老头身后,不知对方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旅顺港已经重新热闹起来,天还没全亮,船工、水手们蹲在路边,端着碗默默吃饭。与宁朝不同,这里好像每个人都沉默寡言。
姚老头取出一只钱袋子系在腰间,走路时,里面的银子相撞,发出沉甸甸的声响。
路旁,一名船工打扮的年轻人目光盯在他腰间,放下碗筷起身跟上。
朱云溪在不远处,眼睁睁看着这年轻人故意撞在姚老头身上,只一接触的功夫,钱袋子便落到对方手中。
梁猫儿刚要去追回钱袋子,梁狗儿却懒洋洋道:“别动,老头故意的。”
下一刻,姚老头转身跟上那年轻人。年轻人左转右转,一路兴高采烈的往港口外坊市赶去,而后消失在一条小胡同里。
姚老头在胡同前负手站定。
朱云溪走上前:“您这是做什么?”
“跟着他找人,”姚老头抬脚往里走去,慢悠悠解释道:“这种偷儿,我们一般用行话叫‘小绺子’,也叫‘老荣’。白天睡觉晚上干活、进门偷东西的叫‘黑前’,晚上睡觉白天干活、偷路人东西的叫‘白前’。”
“所有小绺子都得拜码头,归一方总瓢把子管。他们偷了东西不能立刻销赃,得在总瓢把子那放三天,然后销了脏,分七成给总瓢把子。”
朱云溪倒是头一次听说这规矩,好奇道:“为什么要先放到总瓢把子那三天?”
“因为要保命,”姚老头随口道:“赃货先放三天,这是等着人来找。若偷到了不得的大人物官府就会来找总瓢把子要东西,瓢把子得给。若是拿不出东西,那就要死很多人。”
朱云溪又问:“那干嘛给总瓢把子分七成,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