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养婿云何梦晚
第213章 不被重视(第2页)
苏牧笑道:“不过学生有个不情之请。”
“你但说无妨。”晏公卿点点头。
苏牧道:“算学一道,高深莫测,学生以为需要单独划出一片区域,成立算学院,学子们习四书五经之余,可以前往算学院修习算学。”
正常来说书院的学子都是一间教室里学习所有科目,算学只是附带。
科举考试中不考算学,只是偶尔才在策论题里见到,算学在此时没有单独考卷。
苏牧的要求是算学院单独存在,学子们要学算学需要换学堂。
晏公卿不知道苏牧有旁的想法,略一思忖,觉得书院足够大,许多房屋一时用不上,他点点头:“老夫可以答应你这个要求,但你的算学课只是附带科目,一切要听从书院安排。”
苏牧点点头,他当然明白,朝廷取仕是以儒家那一套东西出题,喧宾夺主的事他暂时不会做,而且即便他想做,学生们也不会将精力用在他这边。
改变科举制度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事。
儒家将其他学说打为旁门左道,近千年时间过去,人们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他要实现自己的想法只能潜移默化的慢慢来。
晏公卿如果知道苏牧要挖儒家的根,肯定让人将他乱棍打出去。
“学生多谢山长。”苏牧见他答应,急忙道谢。
在万岁山建书院其实很简单,地方是现成的,只要请来先生,招来学子,就可以授课。
晏公卿搬进来后请了十数名杂役,开始布置书院里的课堂,过几日就准备招生。
苏牧问道:“办学经费可够用?”
“经费?”
晏公卿从来没担心过经费的问题,书院前期的启动资金皇帝给了一万贯,足够将书院开办起来。
“陛下给了一万贯,已是足够。”
苏牧摇摇头,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晏公卿很快明白了苏牧的意思,在门口设立收费处,既可以增加书院的收入,又可以限制百姓们一拥而入,打扰书院的清宁环境。
“你但说无妨。”晏公卿点点头。
苏牧道:“算学一道,高深莫测,学生以为需要单独划出一片区域,成立算学院,学子们习四书五经之余,可以前往算学院修习算学。”
正常来说书院的学子都是一间教室里学习所有科目,算学只是附带。
科举考试中不考算学,只是偶尔才在策论题里见到,算学在此时没有单独考卷。
苏牧的要求是算学院单独存在,学子们要学算学需要换学堂。
晏公卿不知道苏牧有旁的想法,略一思忖,觉得书院足够大,许多房屋一时用不上,他点点头:“老夫可以答应你这个要求,但你的算学课只是附带科目,一切要听从书院安排。”
苏牧点点头,他当然明白,朝廷取仕是以儒家那一套东西出题,喧宾夺主的事他暂时不会做,而且即便他想做,学生们也不会将精力用在他这边。
改变科举制度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事。
儒家将其他学说打为旁门左道,近千年时间过去,人们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他要实现自己的想法只能潜移默化的慢慢来。
晏公卿如果知道苏牧要挖儒家的根,肯定让人将他乱棍打出去。
“学生多谢山长。”苏牧见他答应,急忙道谢。
在万岁山建书院其实很简单,地方是现成的,只要请来先生,招来学子,就可以授课。
晏公卿搬进来后请了十数名杂役,开始布置书院里的课堂,过几日就准备招生。
苏牧问道:“办学经费可够用?”
“经费?”
晏公卿从来没担心过经费的问题,书院前期的启动资金皇帝给了一万贯,足够将书院开办起来。
“陛下给了一万贯,已是足够。”
苏牧摇摇头,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晏公卿很快明白了苏牧的意思,在门口设立收费处,既可以增加书院的收入,又可以限制百姓们一拥而入,打扰书院的清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