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养婿云何梦晚

第1048章 真的来了远亲


  在以前,读书的成本非常高,只有富家子弟才读的起书。

  如今读书成本降低了很多,普通人家的孩子也读的起书了。

  也就导致了民间不断有人才涌出来参加科举。

  读书不再奢侈,人才不再短缺。

  皇帝也就不会处处被仕族拿捏了。

  苏牧所做的一切都有迹可循。

  沈云初一瞬间便听懂了,大臣们又怎么可能不懂这个道理。

  其实在很久以前,粉笔、黑板、铅笔、钢笔、活字印刷等东西出现时,他们便有了预感,这个危机迟早会发生。

  只是没想到来的如此之快。

  沈云初将苏牧起草的大魏宪令发给大臣们观看时,大臣们沉默半晌,竟无一人站出来反对。

  民间百花齐放,他们扪心自问,儿孙的才华无法去跟那些人比,除了退让还能如何。

  他们若真敢反对,苏牧肯定不介意将他们全部换掉。

  大魏是真的不缺读书人了。

  就在东京城外的大学之中,有五千学子正在等待朝廷给分配官职。

  苏牧只要大笔一挥,开一场科举,这五千学子便会摇身一变,成为进士,入朝为官。

  三日后,大魏宪令刊印完毕,陆续以邸报形式发往各地。

  并且在宣德门外的告示牌上进行了张贴公示。

  此令一出,满城哗然。

  “陛下开明仁慈啊!”

  “谢陛下皇恩啊!”

  御街上成片百姓跪地朝皇宫磕头。

  百姓是有些愚昧,但他们并不傻。

  持续两百年的恩荫制度,压迫的就是他们这些普通百姓。

  官员可以世代为官,普通百姓若想跨越阶级只能参加科举。

  然而读书是很费钱的一件事,穷人家哪里供得起孩子读书。

  每次科举能考中进士的穷人,能有一两个就不错了。

  科举对穷人来说比登天还难。

  官员家的子弟,却不需要考就可以做官。壹趣妏敩

  比如朝廷每年会扩招千名官员。

  三年便是三千名。

  而每三年一次的科举就只录取五百名进士。

  余下的两千五百个名额,全部给了官员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