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李恪大喜,父皇给我重任了(第2页)

 思忖片刻,李恪行了一礼,“儿臣愿意为父皇分忧解难,但不知父皇有何差遣?” 

 此言一出,李想顿时来了兴趣。 

 “你们看。” 

 李世民一边说着,一边指了指桌上的两封奏章,两人走上前去,仔细的看了起来。 

 刹那间,两人的脸色都变了。 

 第一道奏章,说的是上一次北伐,蜀地粮草被劫之事,当时上报的内容是山贼劫掠,蜀道蜿蜒曲折,山洪暴发,冲走了一部分粮草。 

 另一份,则是请朝廷出兵,蜀地大旱,粮草匮乏,苗民造反,破了县衙,洗劫了县城,要求朝廷拨钱赈灾,派兵剿灭山贼。 

 “看完了?” 

 李世民认真地看了一眼二人,然后缓缓说道。 

 “说说看你们的想法。” 

 李想想了想,说道:“从奏章上来看,这两件事都不是什么大事,应该还有别的事情吧。” 

 的确,蜀道难,难于上亲天。 

 此时的蜀中,虽然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但道路崎岖,一遇大雨,道路就会被冲垮。 

 至于旱灾,苗民造反,倒也不是不能理解,历朝历代都有叛乱,就算是唐朝,也经常会有叛乱发生,再加上蜀地本来就是少数民族混居的地方,到了明朝,川、滇两个地方,经常会有土司和朝廷作对。 

 按理说,这点小事,当地都能处理,哪需要一位亲王亲自出马,更别说,他还名义上是去巡视封地。 

 事出反常必有妖。 

 至于李恪,则是放下心来。 

 赈灾、剿匪什么的,并不难。 

 “父皇,赈灾和剿匪,儿臣都有把握做好。” 

 李世民微微一愣,随即摇头。 

 “想儿所言极是,这两封折子,是隐瞒了一些事情!” 

 李世民叹息一声,道:“去年蜀地的粮草,应该在三百万石左右,但是,只有一百万石被运到了前线,什么粮道崩塌,洪水泛滥,根本就是扯淡,都是蜀地勾结在一起,私吞粮草,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什么? 

 三百万石粮食,到前线的只剩三成多,大部分都被私吞了。 

 “既是地方贪墨,难道父皇要我去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