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来了来了,又参燕王了(第3页)

 这些商会掌握在王、卢、崔三家和长安各大世家的手中,自然不愿意错过这个发财的好机会。 

 所以,才有了这份奏折。 

 云州,位于五台山附近的大同。 

 而且,李想还去五台山挖了一座煤矿。 

 但是王珪却很聪明,他先是拿出了那封血书,然后将两份奏折一起呈了上去。 

 给人一种错觉。 

 那就是,李想私开矿场,扰乱市场,掠夺百姓钱财,所以才会有人上书告他。 

 就算事后证明不是这样,王珪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毕竟,他说的都是事实,而不是胡编乱造。 

 老臣的智慧,可见一斑。 

 “这…这开采矿山,是朕准许的!” 

 李世民是个聪明人,从李想的信中,他就已经知道了煤球的重要性。 

 大唐在贞观年间,最缺的就是钱。 

 李世民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好的一笔横财。 

 再说了,煤球只在定襄试点,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正因如此,李世民才会让李想去挖矿。 

 只不过,从程序上来说,这是违法的。 

 煤炭是军用物资,除了冶炼铁器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用处。 

 这也是全国所有煤矿都归朝廷所有的原因。 

 李想离开京城,借口是巡边,定襄自然也是边关之一。 

 从理论上讲,他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事务拥有绝对的支配权。 

 但在挖矿这件事上,就有些拿不准了。 

 此言一出,群臣顿时议论纷纷。 

 王珪高举朝芴道:“陛下,燕王挖矿一事,是陛下点头的,陛下可知道,此事有违律法?” 

 “以后,朝廷里的官员,在各地巡视,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权力?” 

 “这是陛下给了燕王开矿的额外权力,还是是官员巡边拥有的权力。” 

 “这件事,要解释清楚!” 

 王珪的话,表面上是询问,但实际上,却是在指责皇帝不守规矩。 

 但至少,表面上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还站在了维护朝廷律法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