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李二:这都是一封信叫来的人?(第2页)

 说实话,李世民也没想到,李想竟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他是真的想不明白。 

 “陛下,大唐的子民其实都是很简单的,只要是真心待他们的人,他们都会真心的接受。来的路上,我仔细想了想,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了想,应该是这样。” 

 “燕王府旗下大大小小的作坊,无论是煤藕作坊还是镜子作坊,又或者是其他的作坊,都能让帮工们吃饱喝足,拿到不错的工钱,再加上作坊里新开了一所学校,这些帮工们的生活比之前要好上许多。” 

 “这关他们什么事?” 

 “儿臣知道新宫的建造进度很快,便让作坊里的伙计们写了一封信,邀请了更多的亲朋好友过来帮忙,只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 

 “你是说,以前作坊里的工人给家里写了一封信,然后他们就来了,就这样?” 

 李世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一天,整个北衙的士兵都穿着盔甲,拿着刀剑,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些百姓。 

 “没错,干爹!其实,站在百姓的角度来看,也不是不能理解。打个比方,煤藕作坊里,有个叫刘大郎的匠人,他做煤藕的速度很快,而且还改进了好几次,每个月能挣两贯钱,普通帮工一个月能赚三四百文。” 

 “刘大郎在刘家村,就是个流民,后来实在混不下去了,就逃到了定襄。那些人得知刘大郎如今的生活状况,自然要拿来做个比较,现在刘大郎一封信回家,刘家村就有上百人过来了。” 

 李世民听到李想的话,也是一阵无语。 

 原来,这场风波,只是一封信引起的。 

 新宫的兴建堪称贞观八年之最。 

 长安城的子民们,也在议论纷纷。 

 五合居。 

 郭得刚的名气越来越大,长安城里的很多说书先生,都喜欢学着他讲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说书内容的开创者。 

 而今天,他要讲的,则是他根据最近听到的一些传闻,以及一些自己亲眼所见的消息改编而成,甚至起了个夸张的名字:“三万工匠,不远万里,奔赴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