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章 保证日产一万斤钢铁(第3页)

 李想并没有说,要建造更多的熔炉。 

 工坊里的工匠们需要时间来学习和培养,要是直接说要十个熔炉,到时候质量和安全性都无法保证,那可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现在精钢不足,这些年来,各大作坊从长孙家的铁匠铺那里得到了不少的好处,现在,也该是他们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如果在关键时刻出了什么差错,那就晚一点好了。 

 毕竟,炼钢是一门学问,光是用来盛放高温铁水的熔炉,就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除此之外,炼炭也是一种革新,究竟炼到何种程度,才能更好地适应钢铁的需求,也是一门学问。 

 单是燕王府的炼铁作坊,便足以支撑整个观狮山书院的研究。 

 “王爷放心,到了月底,咱们的作坊,就能炼出五千多斤的精钢,到了月底,我有把握,每天能炼到一万斤。” 

 罗通自信满满。 

 这几年来,罗通一直在研究如何改进炼钢技术,并将其量产化,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将其转化为现实。 

 “一天一万斤?” 

 李想和秦安然异口同声的问道。 

 但秦安然的问题,却是充满了震惊和不敢置信。 

 但李想却有些诧异,就这? 

 但是转念一想,大唐一年的钢铁产量也不过是一千万斤而已,一天一万斤的产量,已经很吓人了。 

 也难怪秦安然会惊呼出声。 

 “王爷,我们可以再往上提。不过你不用担心,到了年中,日产两万斤应该不成问题。” 

 从李想的反应来看,罗通一就知道,自己的目标,并不尽如人意。 

 王爷的眼光,可不是他们能比的。 

 他还是太得意忘形了。 

 看来以后要更加努力才行。 

 尚书省和各大衙门,就在太极宫旁边的内城。 

 虽然李世民已经进入大明宫,但是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这些重要的机构,也都在宣政殿的两侧,进行着同样的工作。 

 不过,六部的办公地点并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