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3章 洪州豫章(第3页)

李想:“这些年来,大唐的人口增长速度极快,如果不能及时干预,恐怕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据户部初步估算,光是贞观年间,就增加了近百万户,而且还在迅速增加中。等洪州附近的水稻种好了,肯定会吸引更多的人过来定居,到时候人口肯定会暴涨。”

 

按照历史记载,天宝年间,大唐人口最多达到了八千万。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八千万的数字,或许在贞观之治的最后几年,就能够达到了。

 

当然,前提是李世民的寿命要比历史上的长。

 

武媚娘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光是鄱阳湖周围的农田,就能养活几百万人了。”

 

“启禀王爷,洪州来了几位大人。”

 

李想一群人,在码头上的时候,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没过多久,洪州府衙、豫章县衙门的人都知道了李想来了。

 

别说李想是皇子,就算是一个长安来的普通官员,洪州府也得客客气气的。

 

由此可以看出,京官与地方官吏身份地位的差别。

 

“突厥人现在在哪里?”

 

李想可没心情和当地官员客套,直接开门见山的问了起来。

 

苏州和杭州的视察,不过是走个过场,而洪州,才是李想要考察的地方。

 

李想最关心的,就是洪州,鄂州,襄州。

 

虽然他们都是后世水稻的主要产地,这些州郡在大唐的疆域之中,并不算什么,属于下州,所以长安城中的权贵们,并没有太多的兴趣。

 

而李想,则选择在这些州推广南洋水稻。

 

去这些地方的,也是观狮山书院的学生。

 

当然,扬州和苏州这些繁华的地方,也不是那么好去的,会有更多的机遇。

 

“燕王殿下,这些突厥人大部分都被安排在了章江一带,距离我们最近的桃花村,就是他们的聚居地。”

 

豫章县的曾行倒也是一把好手,朝廷给豫章县安排了近千名突厥人,他对他们的情况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