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瓜州有点甜
第1359章 王家兄弟的幸福生活(第2页)
王浚算了算,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自己什么时候成了地主候选人了?
王连:“燕王府的王掌柜没骗我们,从关中迁往山南道,对于我们这些游民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就是就是,我觉得,我们应该请观狮山书院的那位郎君写信,把我们那些穷亲戚都喊过来,也有个照应。”
王浚的想法,大概也是襄阳县不少关内人的想法。
作为一座军事重镇,襄州并没有将突厥人迁移到这里来,而是以关中的农夫为主。
“这倒是个好办法,我想,朝廷总不能一直扶持关中道等人迁徙江南吧,到时候要是取消百亩永业田,只留下二十亩,意义就不大了。这些永业田,若是卖出去,少说也得好几百贯。”
虽然永业田五年之内不能随意买卖,但毕竟是值钱的东西。
“没错,不用等了。现在水稻还在抽穗阶段,暂时也不需要打理,我们先去看看观狮山书院的学生,我看那位姚郎君挺热情的,说不定能在学堂里找到他。”
“还愣着干嘛?快走快走,我还有好多事情要跟大哥他们说。”
……
今年春天,姚盛离开长安城到了襄阳。
他现在还是格物学院的学生,都没有毕业。
不过,书院除了鼓励毕业生去各地做县令、里正之外,还鼓励高年级的学生出去游历一两年,然后再回来继续读书。
李想当然不想观狮山书院培养出来一群书呆子。
有些事情,不亲身经历,是无法理解的。
就好像刚出校门的时候,长辈们都会告诉他,在公司里要圆滑一些,要这样那样。
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听?
经过几年的磨练,吃了不少苦头,也就理解了。
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容易?
“好了,今天的数学就讲到这里,下午继续背《三字经》。”
姚盛也是受了李想的影响,才进入了格物书院。
但是,教一些基础的启蒙,却是绰绰有余了。
“姚郎君,今日上山寻石了吗?”
姚盛刚从教室里出来,就看到了王浚和王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