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燕王离开长安,以后陛下的宠爱就全是太子的(第2页)

 又是这个借口?

 “这件事,璐国公就不必费心了。”

 李承乾懒洋洋的站了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只剩下一脸懵逼的侯君集。

 李想对东宫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他正提着一只饭盒,往立政殿内走去。

 “干娘!”

 进了大厅,就看到长孙皇后静静的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一根针线,低着头,似乎在做着什么。

 “想儿?快来让为娘看看。”

 长孙皇后抬头一看,是李想,脸上露出一丝温柔的笑容。

 “干娘,您是在……”

 长孙皇后面前摆放着几件衣裳,她的动作很快,没过多久,另一套衣裳便完成了。

 “天冷了,你又不在京城,我就多做些衣裳给你。”

 看到长孙皇后一脸疲惫,一副没休息好的样子,李想的心中,也不由得升起一丝暖意。

 “干娘。”

 李想道:“您不必挂念,我才出去一个多月,马上就回来了。”

 长孙皇后呵呵一笑,说道:“孩儿,这一去便是几百里路,为娘也不放心,正好趁现在还来得及,把衣裳做好,也能让我安心几分。”

 说到这里,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怒意,“陛下怎么会把你送去洛阳?”

 就在他说她这句话的时候,大殿外突然传来一道爽朗的笑声。

 “观音婢,你还在生朕的气啊?”

 李世民一脸笑容的走了进来。

 “陛下!”

 长孙皇后朝他翻了个白眼,不悦的说道:“想儿身体本就不好,如今又是一天比一天冷,何必一定要把他送到洛阳?”

 李世民看着自己的老婆,也是哭笑不得。

 “干娘,这是孩儿的意思。”

 李想说道:“这次前往洛阳,说是就藩疗伤,但实际上,却是为了剿灭土匪。”

 “洛阳土匪横行,民不聊生,所以,我便跟父皇请求带兵剿匪。”

 长孙皇后一听是正事,也就不说话了。

 她虽然疼爱自己的儿子,却也明事理。

 国事大于家事,把握好这点,她才能在后宫站稳脚跟。

 荥阳郑氏,大唐最顶尖的世家之一,从西汉开始,便是最顶尖的世家,历经无数朝代兴衰,却从来没有衰落过。

 在唐代,郑氏家族有过十二位丞相,还有更多的王公贵族。

 郑德通,荥阳郑氏家族现任族长,前隋平州都督,如今正在洛阳安享晚年,被怀疑是与土匪有勾结之人。

 郑仁泰,郑德通之子,官至正五品。

 太常寺卿郑元寿、永安县男郑元珣……

 李想看着这条信息,忍不住叹了口气。

 厉害!

 这也太强了吧。

 后世那些所谓的世家大族,和他们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干爹还真帮他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一个家族,一个传承了数百年,还能屹立不倒的家族,怎么可能是傻子?

 对付这种老奸巨猾的家伙,还要找到他和贼人勾结的证据,难如登天。

 郑氏家族再神通广大,但洛阳的守备将军却屡屡剿匪失败,可见洛阳的官员,已经腐朽到了极点。

 与其从郑氏入手,不如先观察一下洛阳刺史曾台,观察观察他的立场,说不定就能将他给策反了。

 李想揉了揉眉心,将这封信放在了一旁,不再多想。

 距离出发,只剩下两天了,他必须要做好离开的准备。

 他要去见干娘,跟武媚娘打个招呼,然后就是去见自己的师父。

 自从那日师父将“霸道真气”传给他之后,他练得也差不多了,而且,他还欠着师父一坛美酒。

 略一思索,李想心里蒙生出一个惊人的想法。

 难道,他真的是李元霸不成?

 回想起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干爹对他的称呼,还有他那深不可测的实力。

 这个人,应该是李元霸无疑!

 第二天。

 李世民在朝会上,当众宣布,李想就藩洛阳疗伤。

 文武百官们议论纷纷,都在猜测着皇上和燕王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

 朝会结束之后,侯君集便急匆匆的往东宫赶去。

 “太子殿下,恭喜恭喜!”

 侯君集兴冲冲地来到了东宫,满脸尽是难掩的激动和喜悦。

 李承乾站在书桌前,眉头不由的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