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必须科举(第2页)

 “那些出身富贵之家的官员,根本不关心百姓的死活,又怎么可能体恤百姓?”

 “我认为,唯有科举制,才是取仕的最佳途径!”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武德五年,朝廷曾经举行过一次科举考试,可惜,选出来的人都不怎么样,而且,大臣们也不同意,所以,原本应该三年一度的科举,现在却成了摆设。”

 “你为何对科举如此执着?”

 因为科举牛逼啊!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状元的荣耀,不知道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人生三大喜事之一,就有金榜题名。

 宋明两个朝代的科举,出过不少能干的官员。

 李想道:“科举的好处太多了,我总结了三点!”

 “第一,科举是选拔人才最容易的方式,行不行,考一次便知。”

 “其二,可以将世家势力的影响降到最低,如今朝堂之中,大多都是世家大族,虽然能力一般,但身居要职,反过来这些人又成了世家的依仗。”

 “但若是举办科举,便可以重新选拔一批官员,与之竞争。”

 “其三,科举让寒门子弟有了功名,有才之士都进了学堂,余下都是些粗鄙之人,就算作乱,也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

 “如此一来,大唐人才辈出,江山永固!”

 听到这里,李世民微微一愣。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科举,竟然会有这么多的好处。

 这三点,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大唐初开之时,五姓七望、关陇八家,以及最近兴起的江南豪族,依然有着相当的势力。

 这些人,都是富甲一方,子弟也都身居高位。

 甚至可以说,他和这些人共治天下。

 身为一代帝王,李世民是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人存在的。

 所以,当他登上皇位的时候,就一直在努力的重用原来秦王府中的官员,以此来压制那些世家大族的老臣。

 他更害怕的是,他的子孙后代,都会受到这些世家的威胁。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样,绝对的掌控江山。

 “不过,侯爱卿说得也有道理,想儿年纪太小,又没有做官的经验,吏部是六部之首,不可胡来。”

 “这样吧,克明,你去做吏部尚书,想儿去做吏部左侍郎。”

 李想一脸懵逼。

 从头到尾,他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这么快就被任命了?

 而且是吏部左侍郎?

 “诸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说到这里,他的目光变得凌厉起来。

 杜如晦是吏部尚书,燕王是吏部侍郎。

 到了这个时候,满朝文武都明白了,皇上这是在让燕王上位啊。

 杜如晦只是一个幌子,他又是右丞相,又是兵部尚书,哪有时间去管吏部?

 看来,这吏部的大权,是要落在燕王的手里了。

 此言一出,再也没有人敢质疑李想太过年轻,无法担当大任了。

 以他的功绩,做个吏部侍郎,没有人会反对。

 话说到这份上,大臣们哪敢有异议?

 “陛下英明!”

 文武百官纷纷跪倒在地,齐声大喝。

 就算是裴寂再不甘心,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他狠狠的瞪了李想一眼,这才反应过来。

 难不成,今天的大朝会,是皇帝和燕王两个人联合起来坑自己?

 这其中,还牵扯到了房玄龄!

 等到裴寂下朝之时,他的几个同僚都过来安慰他。

 他都没搭理,径直回了家。

 回到府中,迎面撞上了他派到魏城的下人。

 裴寂脸色一沉,怒吼道:“你这憨货,居然还敢回来?”

 下人一脸茫然,“老爷,我刚回来,魏城那边的事情已经解决了。”

 “解决了?解决你老母啊,你都被房玄龄抓到了,还回来干什么!”

 裴寂大怒,直接一个耳光抽了过去。

 那人被打的眼冒金星,心中更是憋屈。

 “老爷,我没被抓啊。”

 “魏城之行非常成功,您交代的事情已经办妥了,所以我就回来了。”

 裴寂一听,顿时眼睛瞪得滚圆。

 “你还想狡辩?”

 那人双腿一抖,直接跪了下去。

 “小的怎么敢骗老爷,老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裴寂看着他瑟瑟发抖的模样,心里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