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系男神起酥面包

第220章 圈子里的位置(第2页)

 之所以是「对付着用」,因为楼下那家中信对韩烈的重视程度比较一般。

 麻蛋,天天琢磨着怎么请赵忠实出去嗨皮,前天还有个副行长带着漂亮小秘书登门拜访老赵,咋个意思?

 拿我老韩不当干粮?!

 不过更可恶的是保险公司,不知道在哪儿买来的重点客户名单,轮番上阵给韩烈推荐理财险种。

 你们劝我买一份为腰子投保的健康险,哥二话不说就掏钱了。跟我忽悠理财险的年化收益率?!

 韩烈指示梁妩,再接到保险公司的电话,就好好向他们推荐一下自家的私募,反正你们的钱闲着也是闲着……

 其余方面的邀请相对正常些——相对的意思是,也不怎么正常。

 具体的不提了,反正直接找韩烈的都是层级比较低的合作,而且一般只能找到韩烈的工作电话,根本不值得记住。

 找老张的就比较厉害了,基本都是高校领导和大型券商的领导。

 主要目的还是讲课。

 魔都总共10所211大学,6家向老张发出了邀请,其余4家没有开设金融系的学校对韩小卡拉烈漠不关心。

 老张作为上外的领导,人脉和面子还是很可以的。

 券商那边,中信和海通的邀请意愿极其强烈,国泰、银河等中型券商瞎凑热闹,小券商没动静。

 其实讲课是假,拉拢是真,都是惯用的套路了。

 最后,直接找上老潘的,全是大佬。

 有业内的知名人士,也有业外的本地土豪,老潘一口气给韩烈安排了四场饭局,周末两天一点不得闲。

 这就是出名的代价。

 比赛排名只能证明潜力,操作小资金取得的成绩,再怎么耀眼,都得打几分折扣。

 而威化才是让韩烈一战扬名的飞升机遇。

 一周时间,赚到40%不止,搁到现在的大环境里太够劲了。

 于是周末两天,韩烈没能撩上小受潘,却和潘子形影不离。

 吃吃喝喝的经历不提也罢,有关于喝花酒的那段记忆韩烈倒是很想提,但不给提,所以也只能略过。

 最终大致上就是结识了一帮有点闲钱有点能量的中层次大佬,简单确定了一下合作意向。

 所谓的中层大佬,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理论身家几亿到几十亿,有着多家公司和各种名号,谁也搞不清楚他们有多少负债、能拿出多少现金、身上有

 着什么样的麻烦,反正听他们聊天是挺唬人的。

 韩烈也没有和他们深交的意思,现在这帮人的热情,全踏马是冲着占便宜来的。

 张嘴就是「两三个亿小问题」,我呸!

 潘子掏了15亿搁到私募里,差点把腰子掏干,整个黄浦滩能有多少人比潘子强?

 其实这帮人就是吊根胡萝卜在前头,打算先骑着韩烈跑一圈罢了。

 韩烈一句话都没当真,应付过去拉倒。

 等到自己的私募建起来了,谁能掏出多少真金白银,谁就更值得接触和维护,简简单单,一目了然。

 这两天见了太多形形的「聪明人」,把韩烈搞得身心俱疲。

 潘子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替韩烈筛一遍,像之前那样,挑出最好打交道的,安排得妥妥当当送到韩烈面前。

 以韩烈现在的热度,累死他都筛不过来,所以只能一锅乱炖了。

 尽管不靠谱的客户比靠谱的多,韩烈却又不能不去。

 搞私募的,永远躲不开酒局。

 用心忽悠客户是私募管理人的职业道德。

 客户在什么时候最好忽悠?

 酒桌上啊!

 你喝不喝是一回事,尽管哄他喝就对了。

 等等他们喝嗨了再聊理念、讲风格、摆成绩,八成都有收获。

 不露面、玩神秘,那绝对不行,客户对你感到陌生,不信任你,怎么可能把钱交给你管理?

 当面接触,至关重要——除非千成老徐那种级别。

 当然,韩烈自始至终都没怎么喝酒,立了个极度理智的人设。

 在年龄是劣势的情况下,就得用专业弥补,而且这样还能省下好多废话

 真碰到值得交往的主,热情点便是了。

 可惜,本周白给,没碰到值得烈哥热情起来的人物。

 不是他们没钱,而是那种纯粹投机性质又带着强烈审视的商业嘴脸,让人实在提不起兴致来。

 交给时间吧。

 一战不够,百胜如何?

 …

 结束了身心俱疲的接客活动,新的一周,韩烈一大早便来到了公司交易室。格局了一周,今天是时候出掉威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