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好王爷一身都是水

第371章 陷入两难(第2页)

 沐春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赞同袁洪的提议。他稍作思考后回应道:“好,那我就在这两个月内整顿兵马开赴边境。对了,安国公,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袁洪听到这话,心中不禁一动。自从他退休之后,每天就是待在家里照顾孩子。家中现在有一个活泼可爱的解清清,还有袁成夫妇刚刚生下的那个白白胖胖的大小子,这俩小家伙都讨人喜欢得很。

 然而,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与反复权衡之后,袁洪缓缓地摇动着脑袋,语气委婉但坚定地拒绝道:“罢了罢了,殿下和我那闺女儿,归期尚未可知,我还是留在这城中等着他们归来更为稳妥一些。如此一来,既能随时做好接应准备,又可帮衬着照看家中年幼的孙儿们。”话至此处,袁洪那张饱经风霜的面庞之上,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一抹充满慈爱的微笑。

 听闻此言,沐春亦是微微一笑,回应道:“既然如此,那我便留下一部分城防兵给您。这些将士皆是我们自家兄弟,大可放心使用。待到殿下等人返回之时,交由袁成接手管理即可。”袁洪闻听此言,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紧接着,二人再次轻轻碰杯,随后仰头一饮而尽,继续开怀畅饮起来。

 而在遥远的安南地区,其中都府此刻已然焕然一新,正式更名为韩王府。此前,众多安南本地的官员和贵族皆已随朱楩一同返回中原。因此,此处新上任的官员大多是从云南调遣而来。初来乍到,百业待举,但情况尚算乐观。

 值得一提的是,朱松谨遵解子纶的建议,效仿云南之例,广泛开设学堂。无论是家境殷实还是贫困之家,皆可将子女送来读书。这些孩子们日后均可参加大明科举考试,进而步入仕途、入朝为官。正因如此,当下百姓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官员与吏员之间相互协作、配合默契,各项事务得以顺利推进。

 韩王府内,冯妙亲已入住其中。在老朱还在世时,给朱松册封了就藩安南之际,老朱便同时册封了这位儿媳,并让其前往安南。或许那时的老朱已然察觉到自身健康状况日益恶化,故而选择直接让儿媳直接过去,而非等待儿子归来后再行完婚之事。

 朱松从冯妙那白皙纤细的手中接过茶杯,只见他双手微微颤抖着,显然情绪颇为激动。紧接着,他转头面向沐晟,语气急切地说道:“平南侯!咱们如今可就只剩下这点儿人马了呀!这安南好不容易才被我们成功收复,可朝廷竟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要来征兵!这简直就是故意要让本就还不稳定的局势变得愈发糟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