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这是要入川呐!(第2页)
贵阳府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朱允炆满脸怒容地坐在高位之上,胸膛因为愤怒而剧烈起伏着。齐泰和黄子澄站在一旁,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他们深知此刻的朱允炆正在气头上,谁要是敢先开口说话,无疑就是自讨苦吃。
先前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已经让朱允炆焦头烂额。先是朱楩胆大包天地拐走了欣兰等一众朱元璋的宫妃,使得刚刚登上皇位的朱允炆瞬间失去了可以用来牵制众多年轻藩王的重要筹码。这件事虽说还不至于动摇根基,但却如同在朱允炆的心口上扎了一根刺,令他极为不爽。
然而,更糟糕的是随后燕王朱棣公然造反,这无异于向朱允炆的权威发起了直接挑战。于是派了耿炳文带着三十万大军去真定与朱棣对峙,而他自己则是亲自前来贵阳抓捕朱楩的前线进行督战,以一场看似实力悬殊、胜券在握的战斗——用四十万大军去抓捕区区一万叛军,来重塑自己的形象,并增强民众对朝廷正统的信心。可谁曾想,就在这场本该毫无悬念的战斗中,朱楩竟然能够连续三次逃脱追捕!
想到这里,朱允炆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指着前方怒吼道:“徐辉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他真当朕不敢撤换了他吗?”其声音之大,犹如雷霆一般在整个大厅中回荡,令人不寒而栗。
齐泰和黄子澄两人对视了一下,彼此都从对方的眼神中读懂了对当前局势的清晰认知和无奈。实际上,他们心里非常清楚,眼下这种状况绝非是因为徐辉祖个人能力不足所致。
他们紧盯着面前的地图,仔细研究着朱楩此前两次来回渡河的行动轨迹。心中暗自思忖,如果把指挥权交到自己手中,恐怕最终的结局会比这位魏国公所面临的更为凄惨。
尽管徐辉祖至今还未曾与朱楩正面交锋,但他在协调各军之间的协同作战方面表现得极为出色。他并没有盲目地驱使全军一窝蜂地涌向某个地点实施包围,而是明智地预留了一定数量的预备队。正是由于这样合理的部署,才使得朱楩来回渡河如今更是第三次溜走。
想到这里,齐泰不禁在心中暗暗感叹,假如换成自己这个兵部尚书亲自上阵指挥,恐怕早在朱楩第二次成功东渡赤水河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将其擒获了。
“陛下,微臣以为魏国公绝非消极怠战。却是那岷庶人狡诈异常,现今既然魏国公已然派遣人马持续追寻其踪迹,依微臣之见,咱们不妨稍作等待。毕竟,他们区区一万兵马而已,只要通往云南的各隘口依旧牢牢掌控于我军之手,如此一来,那岷庶人也不过是强弩之末、苟延残喘罢了。”黄子澄赶忙替徐辉祖辩解起来,这一番言辞听起来倒是合情合理,颇有几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