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地窝子(第2页)

 如今卫所修复驻军采用的是夯土法,建房过程又费力又漫长。

 就不适合当下。

 有那不食人间烟火的:“不是有石炭么?可以烧砖啊!开十个八个砖窑,昼夜不停的烧,建一个院子就能住十几二十人!”

 当下就被一群人狂喷。

 “你知道制砖坯的泥要选什么样的泥不?”

 “烧砖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就是砖坯制好最少要晾二十日才能烧制!三十几万人住的房子,得要多少砖头啊?”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那些移民就是逃难的,你让他们一来就住砖房?”

 就差问他,是不是傻了!

 更何况,所有的卫所都还是泥土房呢。

 要建砖瓦房还不得紧着驻军来?

 话说回来,除了哈密城这个王城,一路走来,真的很少见到本地人住砖瓦房的。

 顺着这个思路发散。

 有位将军想到了绿洲中,那些异族人的特色民居:

 “我看本地人建的房子就很简单,就把胡杨树干、红柳枝和芦苇排扎在一起,垒成房屋的形状后,用河里的淤泥糊上这些树枝墙就可以了。”

 有人觉得好。

 也有人不同意:

 “上哪儿去找够三十几万人用的树干、红柳枝和芦苇?还有,总兵大人说关西要下四个月的雪,住这样的房子怕是会冻死人的吧?”

 听上去不是一般的简陋。

 说来说去。

 边城的那种夯土建房法下雪前还真来不及。

 本地人的那种树枝扎起来的房屋,又不具有保暖功能。

 关于这题,甘明兰还真的会。

 疆省建设兵团当年拓荒的时候,是啥条件?

 地窝子,就是五六十年代的兵团特色产物!

 此类题材的纪录片真没有少看。

 她决定在异时空抄作业。

 于是装作苦思冥想状,半晌才开口道:

 “那就住地窝子吧!挖地窝子就很快,只要在地面以下挖约五六尺深的四方坑,坑的四周用土坯或石块垒起约三尺高的矮墙。

 房顶上放几根椽子,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