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纺织业(第3页)

 

棉布的织染技术,已达到现有的最高生产水平。

 

内销和出口,都是头等畅销品。

 

此外,关西的羊毛织坊和丝织坊在抢占中高端市场,也不逞多让。

 

随着这些工坊开足马力,全年无休生产,关西纺织交给朝廷的税收,更是一年比一年高。

 

左文康这个关西织造都督,也因此,从一个正五品破例升到了从四品。

 

受关西纺织业发展影响最大的,还是江南织造。

 

在前朝的数百年内,有着天下衣被尽出江南之称的江南,发展到现在遇到了强敌。

 

江南有良田、肥地,但数量有限。

 

无论是种棉花,还是种桑养蚕,都拼不过地广人稀还所有植物都高产的关西。

 

同样是种地,关西农人的收益名列全国第一。

 

同样做织工,进关西织坊,那些从事丝织品的织匠,一年工钱不低于百两。

 

就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棉纺织坊和羊毛织坊,生产线上的普通女工,每月都能挣到三五两。

 

关西的招工条件,每每会随着行商的所见所闻在江南传播开来。

 

于是乎。

 

江南如今的各纺织作坊,家家都是用工荒。

 

工人都不够用了,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研发新技术和新花样。

 

南越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此时正繁荣着呢。

 

南越国的织造业并不发达,他们出口海外的丝织品,九成都来自江南。

 

几年下来,江南的纺织品,无论是材质、样式、价格都比不得关西。

 

关西的边贸八卦城,连通的是西域以西的陆地丝绸之路,终点在欧洲罗马。

 

而南越国的海贸,最远也会到欧洲。

 

那么问题来了。

 

同样是来自东方古国的丝织品,差距怎会如此之大?

 

欧洲的上层贵妇们,一旦见识过关西的七彩蚕蜀锦,用过关西细棉布包着的蚕丝被,就再把江南的老样式看上眼。

 

于是乎。

 

本来已经有些没落,以为会逐渐被海贸淘汰的陆地丝绸之路上,又多出了比以往数百倍的番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