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我有个朋友


  这个朝代太过恶心,他们后人的嘴脸,叶修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腹中翻涌。

  至于清朝的汉人臣子,好的没几个,以奴才自称。

  还要获得皇帝的欢心,才能获得奴才的资格。

  汉人跪天跪地跪父母,在宋以前,哪有跪皇帝的?

  哪儿有拍马屁求着当奴才的?

  知识分子的道德和尊严下限,是天底下第一等低的。

  清朝大臣的奴才相,更是最低等中的第一流!

  实在是太恶心了!

  有了这批中层管理人员,之前的管理压力骤减。

  但叶修仍旧看到了隐藏在当前村子的隐患。

  等农收完毕,需要组建相对完善的管理机构了。

  毕竟村子现在人多了,管理要专业化,大包大揽,混在一起容易遗漏,容易出问题。

  当前领地的发展,以夏收和种田为主,以继续开发铁河为辅。

  叶修、诸葛亮、房玄龄三人,负责田间的事情。

  诸葛瑾者带着杜如晦,以及三支拥有水电枪的小队,去了铁河边,开河塘,建村落。

  以及最重要的,在铁河东岸,修建供应大量工人住宅的居所,大型的石屋和石质建筑物。

  这是负责炼铁的石头屋子。

  铁矿的开发不是头脑一热,也不是短时期就能进入动工阶段的。

  需要在之前进行完整和详细科学的规划阶段,如此才能更高效的进行开发。

  毕竟,修一栋木屋子,也要想一下修多大,修多高的问题不是?

  却说进行夏收的叶修他们。

  在收获的第一天晚上,迫不及待想要吃主粮的叶修,就召集村民们连夜将超过小麦、玉米、水稻之类的脱粒,然后铺开晾晒起来。

  第二天晚上,就割了一批还泛着青的小麦,架在火上烤着吃。

  大锅里里煮着青苞米,玉米的香味儿,让叶修他们馋的哈喇子都流了出来。

  忍受这么久,叶修他们终于吃上了主食。

  烧的小麦,烤的玉米,只能解解馋。

  叶修真正想吃的,是面条、米饭、馒头、饼子之类的“主食”。

  种花家的人对主食的喜爱和依恋,是刻在骨子里的。

  第三天的时候,白天夏收,晚上叶修组织村民,将已经晾晒干燥的小麦、稻米、玉米等,洗干净后再次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