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我全都要(第3页)

  但是在讨论税收和工资的时候,叶修开始发言了。

  要想搞清楚税收,就要弄明白,自己到底要建设怎样的一个领地。

  弄明白自己要的是国富,还是民富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小孩子才做选择,叶修全都要。

  他既要国富,也要民富。

  按照文件中的规划,当前的华夏领地,有三个财政主体。

  第一个自然是最广大的领地居民了,包括管理层在内的每个人。

  第二个是整个华夏领地的公共财政收入,算是公家的钱。

  第三个,则是叶修自己。

  叶修的财政收入,并没有算入第一类当中,也并没有放入第二类当中,而是单独列了出来。

  这是叶修没想到的,他其实应该属于第一类当中。

  这个分类,是财政部门所有人商讨出来的,甚至还请教了诸葛亮等人意见,才将财政分为这三类。

  叶修确实是单独列出来的,因为他的身份,以及对领地发展的贡献,都非常的特殊。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即使在华夏领地发展成庞然大物的时候,叶修对于领地的发展,仍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叶修是特殊的,他值得单独被划分出来。

  因为谁也不知道,叶修对于自己和整个华夏领地,是什么样的态度。

  是家天下,还是民天下。

  叶修是皇帝,还是后世那种“打工人”领袖。

  这种种最为敏感的东西,谁也无法确定。

  因为在面对这种问题时,他们这些当手下的,哪怕再聪明,也不敢擅作主张。

  这几乎就是华夏领地,或者说封建帝王权力的禁忌区域,不是他们可以插手的。

  故而也只能按照以往流传最广的封建皇帝的财政分割方式,来决定了。

  叶修是领地最开始的建设者,他爱民如子,也不胡闹,始终站在华夏领地的最广大群众这边。

  这样一来,他成为“皇帝”一般的领导者,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也是这个奇怪分类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