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大局已定(第2页)

贾诩带着三分不敢置信地问道。

“大局已定”

恰好,又有两名斥候几乎同时赶来了高台。

诸葛亮接过军报看罢,面露喜色地连忙递给李基。

李基垂眸分别扫了一眼,把军报交回到诸葛亮手中便于归档之余,折扇拍了拍手心,以着肯定的语气重复了一句。

“大局已定。”

“今日过后,再无魏赵联军……”

纵使心性如贾诩听闻此言,也不禁神色剧震。

旋即,李基示意诸葛亮重新给不知不觉喝尽了杯中香茗的贾诩添茶之余,转而却是开口道了句似乎毫不相干的话,问道。

“文和,不知不觉汝已是天命之年。”

贾诩一愣,抬手轻抚了一下胡须,看着那间白的胡须,轻叹了一口气。

五十知天命。

如今的贾诩已是五十出头,纵使平日里贾诩保养得当,也是难掩几分老态了。

只是不知李基忽出此言用意的贾诩,顺着便开口道。
 

“老夫近年确是越感力不从心,琢磨着向大王的请辞……”

不等贾诩说完,李基就打断了这个被害妄想症的持续输出,直言道。

“文和如今位列尚书令,秩俸一千石,封关内侯,有些可惜了。”

贾诩的表情一动,抬眸看向李基,等待着李基后续的话语。

若是在曹魏,尚书令尽管不过千石,但手握实权,乃至有数的重臣。

可在如今的大汉朝廷,实权尽归丞相与九卿所有,尚书令完全就是清闲职位。

当然,若真论贾诩的功绩,自然不至于连九卿都列不上的。

可问题在于,贾诩的许多功绩十有八九都是不能示众的,否则贾诩的官位还没有坐稳,说不准请杀贾诩的世家士子就能堵死汉王府大门。

“我曾许诺过文和一世富贵,怎能失言这尚书令的位置与关内侯也不足以匹配文和之功。”

“再者,文和亦有一家老小,贾穆也还等着文和更进一步,怎能懈怠”

“尚书令确实太低了,九卿吧,并且进爵县侯就差不多了,这样文和余生也不虞富贵,便是隐退后想要周游天下寻找茶种也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