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卷卷有爷名(第2页)
曹操的语气一转,紧接着说道。
“就是第一时间射杀子坤不成,妙才只需能率领那五百兵力暂时牵制住子坤,让其在一时三刻不能逃离回营即可。”
“在妙才出手后,元让再即刻率领营中精锐杀过去,不管是挟持了活着的子坤,还是挑起子坤的尸首都无妨,最好能顺势使得汉军士气大跌,继而攻破汉军营寨。”
这一计,在李基初次出现在对岸抚琴之时,曹操便已经有所想法了。
即便看似双方乃是隔岸而望,但在曹操的眼中,李基除了具备难以想象的价值外,同时还将会是七十万北伐大军的死穴所在。
李基一死,北伐大军的军心必散,溃败是必然的。
因此,曹操才会屡屡行那看似不合常理之事,任由军中将士非议,甚至引来了吕布问责都在所不惜。
在耐心地等待了这么久,曹操终于忍不住要收网了,想要将对岸的那条大鱼一网成擒。
……
而在曹操与夏侯兄弟密谋之时,那一大卷的《官渡奏》也送到了李基的桌案上。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李基也没有为难那一个送东西来的亲卫,让其自行离去后,翻阅起了这所谓的《官渡奏》系列诗篇。不得不说,曹操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个全才。
军政权谋,自是不用多说,便是才学,那也是当世有数的水准。
这一篇篇《官渡奏》若是放到后世的阅读理解之中进行分析,那可是卷卷有爷名,就差指着李基的鼻头在点着李基,表明着曹操求贤似渴的心理。
“不错不错,可惜曹操生于乱世,若是身逢盛世,说不得曹操也是一代诗人不可。”
李基颇为赞赏地说着,与诸葛亮分享了其中的内容后,不忘交给顾维进行封存保管。
这可是绝版的原本,就是曹操之后要沦为败军之将,也是颇有收藏价值的物件。
待顾维小心地将这一迭纸张收了起来,李基挥了挥手驱散左右,仅留了诸葛亮在身旁,问道。
“孔明以为曹操在此时送来这么一卷诗篇,用意何在”
诸葛亮细细思索推敲了一下,受此前李基那无意中的暗示启发,猜测道。
“莫不是为了麻痹老师且打算通过这些诗篇,半激半邀地让老师明日也准时在岸边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