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人才匮乏(第3页)

  薛明停下手中公务,揉了揉昏沉的脑袋,叹声道:“招安之事颇为棘手,几乎没有进展。下官分身乏术,下面的官员又能力有限,与盗匪交涉时险些被杀,便无人敢再去。”

  惠民政策好归好,但盗匪们误以为是朝廷布置的陷阱,于是只能安排人去交涉,关键是能被派来南海郡的那些官员,几乎都是能力平平之辈。

  杨斐想起此前在吏部看的那本手册。

  说是让自己随意挑选,但黄德给的都是丙丁两种政绩评价之人,南海郡那些官员,估摸着差不多就是这类人。

  指望他们里面再出一个薛明。

  只能做梦了!

  这些能力平庸的官员要么只会之乎者也,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要么就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贪官。

  让他们去安抚百姓或许还能应付,但若是去与盗匪交涉,怕是还未开口便已吓得尿了裤子。

  如此,又怎么能够交涉成功。

  面对薛明的诉苦,杨斐也没有太大的办法。

  人才,哪个时代都缺。

  要是有一种大面积选才的方法就好了。

  不对!

  忽然,杨斐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个时空的杨广暴病而亡,没有他开创的科举制度,现如今大隋用的还是察举制,也就是所谓的举孝廉。

  丞相有一句台词就是王司徒初举孝廉入仕,说明了科举制以前想要步入仕途,就得有人举荐。

  虽说高祖杨坚废除了被人诟病的九品中正制,略微打破世家门阀的垄断地位,但普通人想要入仕仍依赖世家门阀的推荐。

  这也是宋朝以前,世家门阀根深蒂固的根本原因。

  直到宋朝时期,科举制的完善以及书籍印刷和纸张技术的提升,才真正打破了世家门阀的垄断地位。

  朝廷取仕大多通过科举完成。

  当然,黄巢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所以,在这个时代,哪怕你很有才识,但你不投靠世家门阀,也只能一辈子当个普通人。

  运气好点的,像薛明这般,虽得长沙郡郡守赏识而得以入仕,但由于缺乏世家门阀的支持,最终只能屈就县令之位,甚至连自己的政绩都险些被他人篡夺,一生难有出头之日。

  “如果我弄个科举制出来...”

  杨斐摸着下巴,陷入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