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商业司(第2页)

  杨斐耐心解释:“官道不比这四条路,官道承载的重量和车马往来的频繁程度远超上述四条道路,要修官道,先将这四条道修好。”

  “一是为了累积经验,总结得失。”

  “二是官道路宽且长,耗费甚大,一旦有所差错,轻则徒耗民力财力,重则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首先铺设这四条道路,可以让我们观察水泥路的具体情形,检测其耐久性和实用性。若无重大问题,我们再着手修建官道,这样既能借鉴之前的经验,又能避免可能出现的不测。”

  此外,杨斐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未言明。

  随着岁末到来,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这是他来到岭南的第一个新年,也是他穿越以来的第一个新年,修官道时中途停工,对他的名望影响太大。

  另外四条道停工则不然。

  薛明沉吟片刻,坦言道:“即便是四条小道,它们也会对郡守府的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杨斐深表赞同:“本王亦深感财政压力巨大。”

  如今南海郡的财政除去六大家族抄家所得,便尽数来源于岭南民生集团的分润。

  岭南民生集团南海郡郡守府持股七成,剩余的三成则由杨、孟、高三家平分。

  尽管郡守府的持股比例高,但现如今郡守府几乎没有田税进账,商税改革也尚未推动,只有个零头,几乎忽略不计。

  那么官员的俸禄,灾民的肚子,民生基础建设等都需要郡守府出钱,在岭南雪糖、各地玻璃工坊彻底敞开了卖之前,都得由郡守府一力承担。

  再加上明年杨斐还需巡视诸郡县。

  零零总总的花费加起来,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也幸亏王爷力排众议,破天荒的想出让官府参股经商,使得郡守府得以支撑日益庞大的消费压力。

  萧景则笑道:子清勿忧,王爷既然决定修路,必然有周全的谋划。”

  杨斐点了点头,说道:“不错。”

  薛明立刻拱手询问道:“还请王爷明示。”

  杨斐看向萧景,道:“本王有意效仿朝廷的户部,设立商业司。此部门将负责与商人沟通协作,规范商业行为,为前来岭南的商人提供商业交易便利。”

  “只要明年年初多签几个大单,郡守府的财政问题会得到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