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大儒到来


                 回到西卷县的杨斐命范嘉执笔,写了来到岭南的第一封奏折。

  也是来到岭南后首次与杨仪联系。

  奏折中,杨斐声情并茂的告诉杨仪,自己为了让父皇能够匹及文景二帝,绞尽脑汁、殚精竭力,终于发明了海水制盐法,并将自己关于如何运作海盐的一揽子计划写上去。

  写完这些,杨斐并未满足于此,又将自己在日南郡大破天竺国援军一事写上去,并且告知杨仪,非他不将天雷之法写出,而是天雷有伤天和,多用无益。

  且此物太过强悍,若是写入奏折之中容易泄露,等自己带着岭南百姓安居乐业后,便返回大兴,面见父皇,将天雷制作之法亲口呈上。

  范嘉写完奏折后,杨斐拿起来细心审阅每一字句,方才满意点头,并用火漆封好。

  虽说自己在父皇那边印象不好,甚至还被厌恶,但对方毕竟是皇帝,或许这封奏折能够令他高兴高兴,对自己印象有所改观。

  随即,杨斐唤来一名侍卫,命其快马加鞭将奏折送往大兴城。

  “也不知南海城如今是什么情况!”

  待范嘉告退后,杨斐望着窗外明媚的天空,心中不禁涌起对南海城的思念。

  而被杨斐挂念的南海城,此刻迎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

  “学生薛明携南海城一众官员见过萧师。”

  南海城外,薛明带着一众官员十里相迎,他们皆身着常服,行学生礼,只为在马车中那位德高望重的老者面前彰显南海城的敬意。

  萧文进。

  文坛泰山北斗,当世大儒。

  不仅他自己是大儒,还培育出另外两位大儒弟子,并且他曾任职国子监,教导皇子学业,连当今的陛下都是他的学生。

  如此身份地位,皇帝见了都要执弟子礼,更遑论他们这群小卡拉米。

  “老夫虽久居江南,但来到岭南尚属首次,路上听下面人说起岭南的改变,倒是令老夫心生期待。”

  马车中传来萧文进儒雅的声音。

  薛明连忙回应:“先生舟车劳顿,请先入城休息。明日学生再陪萧师细赏岭南美景。”

  薛明知道萧文进此次岭南之行是为了岭南白纸而来,但他并未直接提及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