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第121章 银山铜山(第2页)
这时候槐婷婷已经简单算了一下箱子里的美刀,满脸愁容的说道。
“这可是四百多万啊,估计一时半会儿未必能兑换出去。”
张震道,“家里还有三百万呢,除了留下的一百万,剩下七百万都要换出去。”
槐婷婷苦笑道,“你想累死我是吧?”
张震抱了抱火热的娇躯,柔声道,“别说傻话,我怎么舍得,你悠着点别累着就行,反正这些钱不急在一时,哎,姜绍业还没醒吗?”
张震忽而想起了姜绍业,这家伙狐朋狗友多,需要美刀的肯定不少,让他来分担点任务问题不大。
“别,别碰我,让我再睡会儿!”姜绍业睡得嘴角流哈喇子,怎么都不想起来。
这家伙是个夜猫子,平时很少中午之前起床。
张震大吼道,“有钱你不赚,我给别人啦!”
姜绍业眼睛都没睁开,猛然坐起大叫道,“不行,都是我的,都是我的!”
张震让他醒醒洗洗脸再说。
等这货洗漱完毕张震把美刀的事给他说了一遍。
姜绍业揉着红肿的眼泡大笑道,“这事还用发愁?七百万美刀是吧,我三天就给你换出去,还都是最高汇率。”
张震有点将信将疑,“你可别吹哈,真换出去了,我给你十万美刀零花!”
姜绍业也不废话,找到电话摸出个小本本就打了过去。
半晌之后说道,“得了,今儿先出去八十万了,哎,你准备好收钱吧,哥哥不是吹的,三天绝对不超过五天!”
槐婷婷道,“你牛!那就不用我忙活了!”
有了这些资金进账,张震在不必犹豫,抓起电话就给陈明城打了过去。
“陈主任,那些银子和铜钱,我打算一口吃下,不过价格高了点啊!
能不能再给打个折,到时候绝对不会辜负了您和领导们的支持!”
从下午开始,十辆八吨大货车,开始一趟趟往王府里面卸货。
傍晚时分,后花园里堆起了两座铜钱山,和一座银山。
这些东西也不怕磕碰,基本上都卸在了院子里,等抽空再慢慢往屋里挪吧。
光绪时期的瓷器在造型、纹饰等方面会借鉴康熙时期的特点,比如器型规整、画工精细、色彩鲜艳等。
不过,光绪瓷器也有它自己的特点,会使用一些新的化工彩料,绘制的图案也更具时代特色。
康熙时期的瓷器更加大气、古朴,而光绪时期的瓷器则相对更加精致、细腻。
从釉色上看,康熙瓷器的釉面质感硬朗,光绪的则可能较为柔和。
在纹饰上,康熙的图案更加雄浑有力,光绪的可能会略显繁复,所以说在内行眼中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范晓建原本打算在张震这里蒙一把,结果人家门清,这下尴尬了,他夹起瓦楞纸箱就要告辞。
张震按住他手道,“别急啊,来一趟不容易,再坐会儿,给我聊聊最近遇到什么事了,急需要用钱?”
范晓建不敢得罪张震,只好坐下赔笑道,“这年头谁不缺钱啊,我做生意更是需要周转,要不也不会出卖祖宗的东西,哎!”
张震语重心长道,“这年头别说小康瓷器,就是真正的老康都卖不上高价,你想靠卖古董怕是凑不到多少钱,不过呢,我可以给你一条财路,看你敢不敢走了。”
有财路谁不感兴趣?
范晓建眼睛瞬间亮了,呲牙道,“可不是忽悠吧,您快说说,什么财路?”
张震道,“还记得刚才过来时有人拉你去别家店吧?”
范晓建心有余悸,小心翼翼道,“我,我绝对不会去,你放心。”
张震哈哈笑道,“去,干吗不去,你去了就说刚才这瓶子我给你出价一千,他们肯定高出我不少,要不然你不卖!”
范晓建皱眉道,“这就多赚几百块啊,不够请老外吃顿饭的,也叫财路?”
张震道,“财路,所谓财路就是可持续性的,如果一锤子买卖那叫财路吗?
回头啊你多找人来,你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三叔六舅,街坊邻居都无所谓。”
范晓建满头问号,“这是要干嘛?”
张震笑道,“我给你提供瓷器,绝对保真,只不过是建国后的,你让亲友们拿着瓷器从我这店里逛一圈,再被拉客的拉到他们店,卖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