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第156章 急了动手




                这只盘子乍看之下,犹如是由无数细腻的茶叶末精心捏合烧制而成。



    釉水厚重,色泽沉稳,那一抹绿,绿得恰到好处,不张扬、不浮躁,给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感觉。



    盘子的器型设计精巧,虽小巧玲珑,却又莫名地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稳重感,让人见了,心底便涌起一股忍不住想要拿在手中把玩的冲动。



    张震小心翼翼地翻转盘子,只见底部满是釉色,并未书写任何款识,唯有在胎骨之上,隐隐约约压印着一个“祭”字。



    张震看完器物的瞬间,心脏猛地跳动起来,一颗心差点跳出嗓子眼。



    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念头,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唐代秘色瓷?



    提及秘色瓷,它堪称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神秘而迷人。



    晚唐诗人陆龟蒙曾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诗中所描绘的,正是这种唐代的神秘瓷器。



    秘色瓷作为越窑青瓷中的精品,其烧制工艺极为复杂,秘而不宣,因此得名“秘色”。



    据说,这种瓷器在唐代专为皇室烧制,民间难得一见,其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去年,张震在樊家园鬼市,还曾用郭葆昌所做的一件赝品巧妙地坑了岛国人。



    在那之前,这种瓷器虽只见于各类古籍记载,却几乎无人见过其真正面目。



    很多专家还猜测,这种瓷器就是臆想之物,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直到 1987年,法门寺地宫得以开启,出土了几件瓷器,专家依据地宫出土的陪葬清单一一对应,才终于确定,这便是传说中的唐代秘色瓷。



    张震两世为人,此前也仅仅是见过秘色瓷的图片以及一些赝品,对其珍稀程度有着深刻的认知。



    此刻,他怎么也没想到,竟能在这遥远的异国他乡发现疑似秘色瓷的物件。



    然而,摆在眼前的这只小瓷盘,究竟是后世的高仿品,还是真正来自唐代的秘色瓷呢?



    张震心中一时也难以判断。



    但在这小巧精致的瓷盘上打洞做热释光定年检测显然不现实,毕竟这极有可能对瓷器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如此一来,也只有将其带回国内,找关系与法门寺出土的那几件秘色瓷进行仔细比对,才能得出准确的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