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第267章 泰山北斗(第2页)

 

高婕立刻心领神会,巧妙地顺着张震的话头垫话道:“哦?照您这么说,您刚才仅仅只用了一眼,就看出来这是赝品了?”

 

她故意将“一眼”二字加重语气,进一步激发观众的好奇心。

 

张震轻轻摇了摇头,给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我都没用眼!”

 

他的回答简洁而神秘,瞬间让现场所有人都愣住了,大家面面相觑,满脸疑惑。

 

高婕也装出一副惊讶不已的模样,瞪大了眼睛说道。

 

“什么?您都没用眼睛看,就发现它是赝品了?这可真是太匪夷所思了!”

 

她的表现成功地将现场气氛推向了又一个高潮,所有人都屏气敛息,期待着张震接下来的解释。

 

张震深知此刻大家的好奇心已经被完全勾了起来,也不再卖关子。


 

他动作娴熟地拿起那只琮式瓶,轻轻翻转底部,伸出手指,指着边角的位置,开始耐心讲解。

 

“北宋时期,由于当时的工艺条件所限,制作方形的瓶子难度极大。

 

匠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小变通方法。

 

他们会先拉制成圆形的坯体,然后单独制作四个三角泥片。

 

再将这些三角泥片精准地粘贴在圆形坯体的四个角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方形的转角,从而使瓶子呈现出外方内圆的琮式造型。

 

完成造型构建后,最后挂上釉入窑烧制。”

 

他一边讲解,一边用手比划着制作的过程,让观众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

 

“所以,当我刚才上手触摸这只琮式瓶,察觉到它是使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的时候,便立刻知道了,它是个赝品。因为这种一体成型工艺在北宋时期根本不存在。”

 

张震的解释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消化他所说的内容。

 

几秒钟后,那些支持张震的观众们率先反应过来,再度爆发出如潮水般汹涌澎湃的掌声。

 

这掌声中,既有对张震专业能力的钦佩,也有对解开谜团的兴奋,整个录制厅都沉浸在热烈的氛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