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第12章 只身赴宴(第2页)

张震目光始终未曾离开那卷缸,虽说未曾亲手触摸,可凭借眼力,已然瞧了个八九不离十。

他稍作思忖,轻声回应:“老师,您想听实话,还是讨喜的话?”

齐老一听,嘴角浮起一抹笑意,摆了摆手道:“罢了罢了,你什么都别说了,我心里有数。”

其实,张震心里明镜似的,这卷缸乍一看威风凛凛,用料也与苏麻离青极为相似,可实则是后世仿造之物,往前推算,最早不过是光绪年间的仿品。

但这毕竟是李老师视作珍宝的物件,若直言相告,定会让人心如刀绞。

可要是不说实话,又感觉对不住自己的良心,有隐瞒真相之嫌。

这般纠结之下,张震也有些进退两难,只能暗自思忖,且看老师如何定夺。

此时,其他人也都依次观赏完了卷缸,众人围聚在一起,小声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真品,可又隐隐有些拿捏不准,眼神中满是犹疑。

在这众说纷纭之际,众人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齐老,这位在收藏界德高望重的泰山北斗,大家都盼着他能给出一个一锤定音的结论。

齐老神色沉稳,不慌不忙地清了清嗓子,胸有成竹地开口说道:“这物件,咱们从做工、用料,再到老化程度细细考究,确实是明代的东西。

不过依我看,倒达不到永乐年间那般水准,最多能追溯到嘉靖、万历时期。

大家仔细瞧瞧上面的苏麻离青,其实并非真正的苏料,而是工匠用一种特殊笔法点染上去的。

在当年,许多工匠都传承了这种笔法,几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为的就是模仿苏料中氧化铁崩散后呈现出的独特效果。

能瞧出,这应是出自老工匠之手,所以才这般逼真,足以以假乱真。”

众人听后,恍然大悟,纷纷点头称赞,对齐老的博学多识钦佩不已。

那位李老师虽说有点不舒服,但也能接受这个事实,可以说皆大欢喜。

看了看时间,已然不早,齐老也无意再前往其他人家里鉴赏藏品,便径直提出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