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彻底清仓换美元(第3页)

沈院长回到首都后,就跟老林大夫讲了林三七在贵州的壮举,所以老两口也知道茅台的事情。

就在这时,门被打开了,林三七风风火火闯了进来:

“老爸,阿妈,我回来了,哇,到底还是空调凉快啊。”

东胡同,林三七的宅子里,经过上级部门特批,专门拉了一根大功率的电线过来。

林三七一口气在卧室、客厅、书房、客房、餐厅都装上了空调。

这空调是从香江购买的,台式机,安装在窗台上非常方便,制冷效果也不错,总之把一个小房间打冷绰绰有余。

同时林三七还买了几台冰箱、洗衣机回来,甚至还有一台米国进口的彩电,虽然每天只能看一个电视台的新闻节目。

但这好歹也算是在1961年迈入了现代化社会。

林家的宅子是独门独院的,隐私性很好,装这些家电也不怕人看到,当然多年以后,这些家电会不会成为林三七的“罪证”就不知道了……

潘晔是个孝顺儿媳,借口一个人住家里太冷清不安全,于是把公公婆婆从格格府接过来了。

林苦参也不是没见识的人,早在解放前就知道空调的好处,加上他也不是没苦硬吃的人,既然儿子家有空调,于是美滋滋也享受起来了。

金采凤有点心疼地看着小儿子:

“你瞧你,在南方跑了一个月,人都黑了,茅台不就是酒嘛,至于你亲自押运吗”

林三七心想自己不押运可不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万一半路被人偷个几吨茅台走,那损失都是上亿了。

“阿妈,这批茅台我有大用,必须亲眼看着。闹,我这手里两坛酒是50年陈的,老爸,阿妈,我们晚上一起尝尝这顶级白酒的味道。”

林苦参挺好奇的,打开酒瓶盖子闻了闻:

“的确是好酒,可惜我喝不惯白酒,下次有机会给我弄点米酒回来吧。”

林三七赶紧点头:“行,红米酒,包在我身上。”

潘晔这时候端着一盆冰凉的井水进来,林三七一边洗脸,一边问道:

“老爸,问你一个问题,我这次从茅台酒厂搞到不少好酒,解放前的还好,解放后的酒瓶子,包括外包装还是挺新的,我想做旧,你知不知道方法”

1961年的时候茅台酒包装都是簇新的,这种酒拿到现代社会保管会被人误会为是假酒,所以必须要做旧,要符合年份的自然老化样子。

“把茅台酒做旧这说法可新鲜,我以前知道假冒古董古玩做旧的,可第一回听说要茅台做旧的。做旧方法也不难,咱们中医院就有一个位牛人,请他来肯定没错。”

林苦参说得轻松,林三七却好奇心大起:

“我们中医院还有造假牛人谁啊我怎么没听说过”

林三七好歹当过一段时间的中医院副院长,对底下职工还是有所了解的,结果此时脑子里一点印象都没有。

林苦参笑道:

“这又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当然没人会宣传,而且古玩文物造假也是解放前的事情,过去几十年了,大家早就忘了。这人就是药房的汤安,汤老爷子。”

“汤安就是瘦瘦的,眼睛小小的,见谁都一脸堆笑的那个小老头”

林苦参微微点头:

“对,就是他,我可跟你说,汤安这人可不简单。他本是药店学徒出身,最擅长金石书画,以造假历代名家篆刻、书画在民国时相当有名。

他的师父是一代文学大师潘飞声,他的一个师弟更了不起,那就是民国古玩造假第一人谭敬。他们那一脉的造假能力,完全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如果不出意外,现在不少博物馆,或者私人手里珍藏的古董古玩,其都这师徒三人伪造的。凡是经过他们手的,掉包的很多,真家伙反而落入了他们的手里。

汤安和谭敬这两师兄弟都聪明,眼看着马上就要解放了,他俩也知道古玩造假这碗饭吃不下去了。

于是在解放前,谭敬远赴香江避难,而汤安则重新回到药房从事药师工作。

解放后,汤安自然就进了中医院工作,他是造假大师这事我也是偶然得知。因为谭敬是我们东广老乡,我们祖上都是广州十三行出身,有了这层关系,我才知道汤安的过去。”

林三七才懒得去知道这些造假牛人的过去呢。

但林三七知道能对古玩造假以假乱真的,其实本身就是大师级别,水平那绝对是顶级的,正规军绝对比不上。

就如同几十年后的盗墓祖师爷姚玉忠。

他看墓不用高科技,也不用洛阳铲之类的工具,完全就是凭借一双眼睛,通过观天象,看风水的方式,就可以找出哪里有墓。

墓的规模有多大,哪里是主棺所在位置,他用脚量就能精确勘定出来,分毫不差,所以盗墓成功率相当高,号称业内“祖师爷”。

可惜姚玉忠最后被抓枪毙了,而汤安却提前金盘洗手,改朝换代后保全了性命。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