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韩先云:你们可把我害苦了啊!(第3页)

若吴国跟楚国联手,两面夹击,韩先云成不了多久。”

上官婉儿皱眉道:“吴国估计巴不得见到韩先云跟楚国打生打死,他们怎么会跟楚国联手?”

许良摇头道:“吴国鼠辈向来短视,君臣皆是如此,难保不会因为楚国允诺的什么好处而在韩先云背后捅刀子。”

听到许良这么说,萧绰、上官婉儿皆默然点头。

吴国君臣的蠢是有继承传统的。

先有吴皇听信奸臣之言,将俘虏的越皇放了回去,导致吴国一度差点灭国。

且数代吴皇登基为帝时都有杀戮先代功臣的传统!

初代吴皇立国称帝后,其弟继位,将参与立国的名将毒杀,其麾下猛将、谋士也都尽数射杀!

后有吴国军中主将为偷袭敌城,扮作商旅平民偷过关隘。

从那之后列国征战对商旅限制极严,稍有异动便会拿商旅平民开刀。

可以说,吴皇的蠢让忠臣寒心。

吴将的蠢拉低了战时将士的道德底线。

因其位于江水之东,故列国皆喜欢戏称吴国为“江东鼠辈”。

思索片刻,萧绰忍不住问道:“我大乾与宋国结盟简单,可让吴国与韩先云结盟……当如何促成?”

许良笑道:“此事易尔。

让韩先云派人跟吴国议定,不结盟,他们就渡江攻打吴国。

反正宋国初建,需要开疆拓土,获得生存之地,打谁不是打?”

“吴国答应了之后呢,韩先云又该打谁?”

“此事更简单!”

“打楚国?”

“非也!”

“那是谁……韩国?”

“不错!”许良笑道,“微臣来时路上听上官大人说,韩先云虽然称帝,但尚未建立国号。

陛下不妨即刻遣使往毗陵而去,给他建议,让他称国号为‘宋’。”

萧绰不由皱眉,“宋?”

上官婉儿忍不住问道:“你不会说的是王周封国时的宋国吧?”

许良点头,“正是!

古宋之地的人向来讲究仁义礼智信,其国虽灭,但其先君宋襄王的种种仁义之举在诸子百家的书册中仍有记载。

韩国之地诸多人对宋国之民的身份还抱有自豪与认同。

韩先云建国号为‘宋’,既可以获得古宋地百姓的心理上支持,也能为他攻取韩国找到理由。

嗯,就告诉他说可以‘复宋’!”

萧绰瞠目结舌。

上官婉儿面露不可思议,又是这招!

先前许良就是用两百多年前的陈年旧账跟韩国“算账”,眼下又以“复宋”为由对韩国出手。

偏这招占据道义的制高点,谁也不能说他不对!

只是细细想来,这招未免有些太过……阴损。

这是薅羊毛专逮一只羊薅了!

“可是,”萧绰沉吟道,“如此一来,韩国就要遭受无妄之灾,他们答应给我打钱的银钱跟粮食岂不是也给不了?

我大乾岂不是白白损失银钱跟粮食?”

许良摇头笑道:“不会。”

“不会?”

“韩国跟楚国不同。

楚国可能不会给,是因为楚国本身有足够的实力跟我大乾反目,也可以用平叛的理由搪塞。

但韩国若敢不履行盟约,则我大乾就有了再次出兵的理由。

这次楚国定然无法出兵伐韩,而魏国元气大伤,出兵的可能性也极小。

一旦韩国敢毁约,我大乾则可迅速出兵,从伐韩之战上获得最大利益!”

萧绰怦然心动,凤眸中泛起异彩,“依你所言,朕倒是希望韩国毁约了。”

“不,”许良仍旧摇头,“韩国履行盟约对我大乾目前来说利益最大。”

“嗯?”

萧绰跟上官婉儿齐齐看向许良,“为何?”

许良叹道:“出兵收获虽不小,却也必然有所损耗,有所死伤。

可若只是以此收割韩国的钱、粮,则能在不损实力的情况下攫取利益。

而且让韩先云的宋国壮大起来,对于削弱楚国,限制吴国、魏国都有好处。”

萧绰闻言点头。

的确,在此之前她预计的是楚国对吴国作战大胜,则势必会趁势灭越国。

一旦楚国得了两地,实力必定大涨。

届时其裹挟南方鱼米丰饶的优势北击列国,大乾到时也难抵挡。

可若按照许良之计,再给楚国造个对手,则能让南方列国的局面变得更为复杂。

而大乾,则可以趁机再行发展。

更重要的是她觉得有许良在,即便不打仗也能从中捞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