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突破瓶颈的办法———多读无用之书(第2页)

 忙里偷闲,闲暇无事随手翻阅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这里前因是多次挑战夏侯渊却是坚守不出,想要强攻,又担心山路危险。”

 这里主动进攻对方,对方依据山势得地利,强攻不利。原本应是我方进攻对方,但是对我方不利。想出的办法是步步为营,不断压缩空间,逼近对方。如果对方不理睬,我方逐渐逼近对方,使双方间距缩短,防守一方活动空间缩小。对方如果不想被逐步压迫,被动式出击攻击我方,也就是上面说的“诱敌来战”。我方呢步步为营,有稳固的营寨,这样即变成对方攻击有营寨的我方,我方占据地利,对方没有地利。防守一方更有利。

 多有意思!简单的一步骤,使一方不用进攻具有地利的地方,而变成对方放弃地利进攻有地利的我方,这攻守一转换,地利易位,形成完全相反的两种结果。

 那么这种步步为营反客为主,只能被动等待敌人来攻吗?本身就没有缺陷吗?

 看到步步为营,想到工农革命时期围剿与反围剿时期,第二次反围剿时期国民党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方针,这里国民党军队战略上是进攻的,就像黄忠法正属于进攻一方。而形式上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不主动进攻具有阵地地利的红军,而是不断压缩空间缩小包围圈,逼迫红军进攻。以前不懂这些,觉得红军老是打胜仗,以为国军特笨。或许当时n多人也有这种错觉!仔细想来国军采取这种步步为营的策略还是很高明的!首先战略上是进攻具有主动性,具体实施时候采取反客为主的方针即不主动进攻对方使对方得地利,而是逼迫对方被迫进攻我方,造成战术上的攻守易位,地利互易,形成战略上的进攻战术上的取守势,占尽地利之势!这也是老祖宗留下的办法,可见蒋司令还是有很高的军事水平的!不能因为经常被毛主席打败,就觉得他水平很一般,甚至不如你我。其实你我是站在毛主席的高度形成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