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第2页)
当初因为这个问题把曾继文忙的晕头转向。
随着战争的进一步扩大,生产子弹所需要的原材料铜不光是价格噌噌的往上涨,而且国内目前还缺乏铜。
曾继文不得不面对现实,采取和北边相同的方式,使用钢弹壳。
钢弹壳虽然说是传闻中的物美价廉,但是曾继文当初在实际组织人手操作的时候差点破口大骂。
这是哪个大聪明前辈想出来的办法,放后世肯定可行,但是放在这个时代环境 ,差点把曾继文亏得都去当裤子了。
首先就是从钢的原材说起,要子弹你总得有钢吧,要炼钢你就得建钢铁厂,那么钢铁厂配套的煤矿、水库、铁路、炼铁、发电等厂子和配套设施,也必须要有。
一个年产十五万吨的钢铁厂,没个三千万大洋压根就造不出来。
加上战争,那么他们至少需要年产一百万吨的钢铁厂,那么总花费基本上就奔着上亿了。
还不说这个工期至少五年,曾继文要是等五年,小日子都快投降了。
为此曾继文当初在清扫甘青之后,咬咬牙在酒泉建立了一个年产百万的钢铁厂,但是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