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我不同意(第2页)

 说完头也不回的进了客房,留下了笑嘻嘻的傅干待在那里。

 走到诸葛珪右边,坐到那处草席上。

 “傅小友的恩情,老夫感激不尽。治病所耗费的钱,老夫会慢慢还给你。”

 傅干笑着说:“这钱都不是事。能认识诸葛子瑜与阿亮,这些钱花的值。”

 “你要不要是你的事,还不还是老夫的事。做人要懂得感恩,这钱老夫会慢慢筹集的,还请小友不要觉得久。”

 诸葛珪一脸严肃,欠人恩情不还,别提心里多难受了,浑身犹如万千蚂蚁在爬。

 诸葛珪的脸色红润了许多,身体虽然还是瘦,然精神好了不少。

 于是傅干向他禀明了来意:“诸葛公,在下这两日与子瑜兄、阿亮相处,知道二人均有不世出的人才。留在小小的泰山郡,实在是屈才。在下恳请诸葛公举家搬迁到关中居住,那里有大儒,有贤明的方伯。”

 诸葛珪知道傅干此来必有所图,只是他图的那是他一家人,这有点让他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

 举家搬迁到泰山郡,与举家搬迁到关中可是大不同。

 琅琊距离泰山不到三百里,关东士风醇厚,求师问教也容易。

 关中则不然,在前汉关中那是千好万好,可如今却算不上好去处。大儒马融是古文学派,与当今主流的今文学派大相径庭。

 去了关中,举孝廉恐怕都有点困难。毕竟是去寄人篱下,也没有了琅琊郡的关系。

 望着傅干殷切的眼神,诸葛珪拒绝的言语不好出口。举孝廉难,可眼前这少年背后的能量不弱。

 有他的举荐,出仕于刘使君的幕府非常容易,对于诸葛瑾来说,做一个小县的属吏肯定没有做一方诸侯的属吏强。

 注意到诸葛珪犹豫不定的神情,傅干说:“伯喈公在凉州汉阳郡讲学隐居,去了那里,子瑜与阿亮闲暇时分,还是能向伯喈公请教的。”

 “伯喈公也在汉阳郡!!!”

 这真让诸葛珪震惊了,蔡邕可以算的上是汉室此时硕果仅存的名儒了,一人可抵十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