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第2页)
等遇到李言后,先是因一些琐碎之事争吵,后来发现两人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再后来么,便一起在各个营庄呢,教导监视巡查所办蒙学。
与昭姬结婚的事,既然不能拖延,傅干索性去找昭姬聊聊天,再增进双方的感情。
七月十日,徐晃发来信息,刘焉不满豫州朝廷指手画脚,在成都等地出现祥瑞,已经预备在九月初九登基称帝。
刘备把消息告诉傅干等人,让大家商议一下该如何应对。
傅燮以关中乏粮,不宜出兵为由,拒绝刘备想派遣军队入巴蜀的要求。
荀攸郭嘉贾诩提议派人到巴蜀收买人心,从内部颠覆刘焉的统治。
傅干也赞同先去收买,自从刘焉入巴蜀,多任用外来人士,巴蜀豪强利益受到侵犯,人心不稳。
至少与他多有书信往来的张松,那心定然是不稳的。
说到巴蜀本地士族人心不稳,关中也不遑多让。
刘备的王府里主要的职位大部分都是他的元从以及凉州的士人,关中之人也是枕戈待旦,各种流言在关中那是漫天飞。
幸好还有杨彪坚定的站在刘备这一边,才算是把关中的局势裱糊住。
傅干下乡时,多次遇到外来之人与关中本地人发生争水源的冲突。
想必背后便有关中豪强的影子,基于此,傅干准备按照历史上诸葛亮入蜀后,采取的措施,实行重法。
正好趁着讨论刘焉要称帝的消息,大家都在,傅干把他要实行严刑峻法的消息提出来,供大家参赞。
“高祖入关中后,与百姓约法三章,废除各种严刑酷罚,方能尽揽关中民心。要是实行严法,恐怕会更加触怒关中百姓。”
刘备担忧的说。
荀攸因为出身的问题,虽明白傅干的做法,可也不愿意去第一个站出来赞同。
反观郭嘉没有那么多的顾虑,起身道:“大王理解差了,高祖时,乃是人人厌恶秦法,所以高祖废秦法,方能尽揽民心。如今关中田亩众多者,非是百姓,实乃豪强。他们不畏惧法律,反而以触犯法律为荣。藏匿逃犯,侵吞田地,蓄养人丁。让编户齐民的百姓减少,不严刑峻法不足以治他们的罪。他们治罪,百姓反倒会欢欣鼓舞,拥戴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