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之马甲狂魔闲来垂钓碧溪上

第12章 小圣贤庄(第2页)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不论是本土的各方豪强,还是外来的诸多力量,早就对这齐鲁大地明面之上的第一大势力垂涎欲滴。

 小圣贤庄培育人才源源不断,莫看似乎仅有韩非和李斯声名远扬,若真细细梳理一番,便会察觉齐鲁大地的官员十之八九皆出自儒家,亦出自小圣贤庄。

 而此时的儒家尚未遭受世间的重创——焚书坑儒,依旧是一副趾高气昂之态,对统一六国的大秦爱搭不理,抑或说是待价而沽。

 不然,他们也不会竭力去影响扶苏了,想必他们认为嬴政过于强势,难以施加影响,于是便将目光锁定在了大秦帝国的下一代。

 即便如此,他们还是错估了嬴政,最终损失惨重。

 但嬴政亦不好过,连自己最为看重的儿子也赔了进去。

 当下,恐怕罗网的探子早已潜入小圣贤庄,犹如隐匿于暗处的毒蛇,伺机而动,只等寻到痛处,而后给予致命一击,狠狠教训一番。

 其他外来的势力,譬如佛教,也盯上了小圣贤庄。

 恰似港岛那些黑社会一般,最快的立威之法便是击垮一个大势力,踩着那大势力的尸首上位。

 小圣贤庄作为儒家之代表,规模宏大,影响力深远,正是立威的绝佳目标。

 莫看小圣贤庄外波涛汹涌,实则其内部亦非风平浪静。

 莫瞧小圣贤庄为儒家之代表,实则儒家流派繁杂众多,只不过小圣贤庄所代表的这个派系为其中实力最强之流派罢了。

 每个流派对于儒家之理念皆存差异,有的甚至背道而驰,双方于暗中争斗得难解难分。

 某个流派在淳于越率领下已投身大秦帝国之怀抱,成为扶苏之师,妄图借大秦帝国之力发展自身,最终成为儒家之正统。

 秦始皇虽以法家思想治国,却也重视儒家思想之作用,令扶苏师从淳于越,期望其能融合百家之长,成为合格之接班人。

 只叹儒家之思想适宜培育臣子,不适宜培育君王。

 因过分强调仁义,致扶苏沦为不合格之帝国继承人。

 于法家之围剿之下,儒家于大秦帝国之谋算最终落败。

 不过此刻这些尚未发生,依旧存有挑战小圣贤庄正统地位之儒家流派。

 于小圣贤庄内亦是危机四伏。

 张良身为六国后裔,一直投身反秦之举,虽道路崎岖漫长,却始终矢志不渝。

 对于小圣贤庄而言,此无疑乃一颗定时炸弹。

 若换成康麻子、脑残隆那般之统治者,估摸小圣贤庄早被夷为平地。

 也便是政哥大气,对于六国之人未赶尽杀绝,而是圈养起来。

 故而政哥绝非什么暴君,实乃良善之人。

 只可惜,这亦为后来大秦帝国之灭亡埋下一大重大隐患。

 关中老秦人于秦国灭亡时何以不支持大秦?

 简言之,未统一前尚过得有盼头,结果统一后还得伺候那些六国贵族,日子过得比往昔更糟。

 是以众人皆思,赶紧换个人统治吧,方能好过些。

 于是刘邦来了个约法三章,便轻松收拢了老秦人之心。

 回归正题。

 故而面对这般内外忧患,小圣贤庄看似依旧是一片蓬勃向荣之景,仍是天下儒家之圣地,然而实际情形实不乐观,犹如行走于钢丝绳上,稍有疏忽稍有差错便是粉身碎骨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