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外丹与十二律(第2页)

 “还记得我小时候的一个事件,有一年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色,按理说应该是白雪褪去,春木发芽。”

 “但是我住的那个地方,却依旧白雪皑皑,寒冷异常。”

 “当时我拿出一根律管,来到山顶的位置,吹奏起了春日之音,这才让白雪消融,万物复苏。”

 绉子讲的这个故事,虽说暂时与外丹好似并不相关,但是我却要先解释一下,这个故事的科学道理。

 有没有可能是真的?

 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是按照道理来推,可能是真的。

 在古代,乃至是现代,十二,都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数字。

 十二地支,十二节气,十二律,十二长生等等....

 绉子刚刚讲的故事,其中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便是十二律与十二节气。

 有的地方,因为风水之气,六十甲子的转换,导致这个地方的节气,阳气,转换会比其他地方慢上一些,导致某些地方的雪确实会消融得慢一点。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如何准确的区分,什么时间是什么节气呢?

 有一个特别简单又准确的方法,那就是十二律。

 十二律分为阴阳,分别是阳六律和阴六律。

 这种律其实就是十二个长短不一的律管,造型与竹子有些相似。

 将这十二根长短不一的律管埋在土里面,然后再在每一根的律管里灌满了芦灰(一种非常轻,非常轻的灰)。

 最后再用一种极其薄得薄膜将律管的顶部暂时封起来(其实就是竹子内部的薄膜),那么,这个律管就算制作完毕。

 将这些律管埋入地底之后,那么每到一个节气之时,地底的阳气便会按照顺序,依次从长到短的将这些律管里面的芦灰给冲出去。

 将芦灰喷出律管外面的时候,还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有的是“嗡”,有的是“叮”。

 而这些声音,便叫做黄钟之音。

 然后每一个节气,都会因为阳气的变化,而挨个将其他的律管里的芦灰喷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