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定案(2)(第2页)
“再者言,去南军的又不止他一人,李斌这些勋贵子弟也去了,南军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处新的历练地。”
“如果他们能历练出来,孙儿不介意重用他们,但要是一个个是中看不中用的酒囊饭袋,那他们就混吃等死吧,毕竟大虞还有很多事要做。”
讲到这里时,楚凌眼神凌厉起来。
针对南军的谋划,今下的决断与先前所谋是有一定差别的,最初在楚凌的心底,是没有想叫勋贵子弟进南军的,要进南军的,是以端木玉为首的那帮将校。
他们在进了南军后,会因为过去的经历还有情谊,紧密的抱在一起,继而在南军内插进一颗钉子。
不过因为徐彬做出的选择,不仅使得徐彬本人牵扯进来,更使勋卫、宗卫牵扯进科贡泄密案中。
这个时候能被调往南军任职的勋贵子弟,跟留在勋卫任职的,他们的处境已经是完全不同了。
“这掌权啊,从不是颁几道诏,讲几句话,就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权,给集中到自己的手里了。”
孙黎略显感触道:“真正的掌权,是人来凝聚势的,势形成了,权也就掌了,而势是怎样凝聚的?”
“靠的就是提拔与制衡。”
“这点,你做的比哀家要好,对待很多事,你都有足够的耐心,让一些变化,去产生更多的影响,继而叫对应的有司,在新变的局面下,去一点点的倾斜到你预想的变化中。”
“这看似是很慢的,实则却是最快的。”
“尤其是今下大虞的国情,想要的从不是大开大合的变化,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改变,稳一点比什么都要重要。”
对自家孙儿的表现,孙黎非常满意。
不知不觉间,自家孙儿在中枢的集权已经推动不少了,关键是还掌控了不少主动,像北军掌握在手,今下又在南军掺沙子,这使得虞都大局牢掌在其手,而锦衣卫、兵马司、巡捕营持续发威,则间接震慑到了中枢。 对于天子而言,想要掌控大局,就必须要学会制衡之道。
唯有制衡,方能安稳。
而在中枢及虞都起风波下,在很多人毫无准备下,京畿道的大局,正在逐步被自家孙儿掌控。
孙黎要没猜错的话,等到科贡泄密案结束,推延的科贡如期开始,萧靖所提的商税谋改,就会如期在京畿道推行了。
中枢反对声很多又怎样?
只要京畿道刺史愿意奉行此改。
那就够了!!
“祖母,有件事,孙儿想问问您的意见。”在孙黎思虑之际,楚凌想了想,讲出了心中所想。
“礼部尚书人选?”
孙黎眉头微挑道。
“祖母英明。”
楚凌微微一笑道。
“鸿胪卿熊严。”
孙黎沉吟刹那,伸手道:“此人有大才,明是非,关键是此人是庶族出身,让其就任礼部尚书,于朝而言是有象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