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18章 魏武遗风(第3页)

 直至曹髦被成济一矛刺死,李放按下了暂停,视频戛然而止。

 再看柜台外的曹髦,他已经呆愣在了原地,以手捂胸,仿佛真的被一矛刺穿了一般。

 另一边的任红昌也是惊呆了,在古人眼中天子那都是神圣的,尤其是汉朝的天子。

 那个时候“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可还没成为社会共识。

 “这......这......”任红昌有些结巴了,“当街弑君,这司马昭怎能做出此事来?即便篡国成功,将来青史如何记载?”

 李放笑了笑开口道:“其实曹髦死后,司马家也不是没想过把这件事掩盖过去。”

 闻言,二人同时看向了李放。

 这一点他刚好还记得,于是开口给二人讲解了一番。

 在《三国志》中,明确记载了对曹髦的抹黑。

 书里面说曹髦“情性暴戾,日月滋甚”,甚至太后屡次规劝,曹髦却根本不听,于是太后主动提出要废黜曹髦。

 而这个时候,“大好人”司马昭站了出来,认为皇帝还小,还是有进步空间的,干嘛要废黜呢?

 谁知道,曹髦却变本加厉,听闻太后想要废黜自己,便要袭杀太后。

 袭杀未成,又打算给太后下毒。

 再然后,又没成功的曹髦,干脆举兵攻打太后寝宫,然后“大好人”司马昭带兵平乱。

 谁知道一个不小心,皇帝死了。

 死因则是:“躬自拔刃,与左右杂韂共入兵陈间,为前锋所害。”

 可这件事哪是这么容易掩盖的?

 司马昭当街弑君,闹得太大了,他再粉饰,也骗不了那些士族高门。

 西晋时,没人敢当面说这件事。

 可等到了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时候,士族们就不客气了。

 在《汉晋春秋》中,习凿齿明确的写出来了:“景耀三年,魏景元元年,(司马)昭弒其主(曹)髦及王经。”

 一个“弑”字,清清楚楚的给这件事定性了。

 后来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时,直接引用了《汉晋春秋》对此事的记载,毫不避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