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100章 埋葬清朝始祖

 “嘉靖,嘉靖,家家皆净!”朱棣重复着白天听到李放的话,恨恨的说道。

 “好一个嘉靖!”

 这也是朱厚熜没在朱棣面前,不然朱棣非要让他知道知道什么叫来自祖辈的关爱。

 至于朱棣为何这么生气,这就要从靖难说起了。

 在上位之后,朱棣就一直致力于强调自己的继位合法性。

 朱棣修改的《明太祖实录》中,朱元璋和朱棣是正常的父死子继的关系。

 朱允炆只是一个矫诏篡位的伪君,而朱棣才是朱元璋临终前钦定的大明继承人。

 即遣中使持符,召今上(朱棣)还京。

 至淮安,用事者矫诏,即还。

 上(朱元璋)不之知也,疾亟,问左右曰:“第四子来未?”言不及他,闻雨降,喜形于色,遂崩,寿七十一。

 这段记载里,朱元璋临死前还记挂着问朱棣来没来,显然这是不太可能的。

 朱棣继位后,更是试图完全抹除朱允炆的痕迹,还将建文执政那几年的年号改为洪武三十二年至洪武三十五年。

 官方盖棺定论,他继位那年是朱元璋洪武三十五年,次年则是永乐元年。

 至于建文,什么建文?什么朱允炆?那都是乱臣贼子罢了。

 这个宗法关系是永乐一朝最大的政治正确,而朱棣称祖,完全破坏了这种关系。

 与成祖不同,明太宗这个庙号才能更好的强调朱棣自身的正统性。

 像魏晋时那样,曹叡给自己定烈祖庙号破坏规矩的行为,已经完全不被世人接纳。

 非开国皇帝,没有称“祖”的。

 又因为李世民的存在,太宗这个称呼对朱棣来说更是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与之相比,成祖完全比不上太宗。

 听了李放讲述的前因后果,朱棣恨得牙根痒痒。

 “除了此事,你这书中所言也是真的?”朱棣拿起了被他放在桌子上的那本书。

 李放表情越发淡定了,朱棣有情感波动才是好事,要是朱棣至今还面无表情,李放就要考虑是不是该溜了。

 “那是自然,你要是不信,可以找人参谋参谋。你不是有个黑衣宰相姚广孝吗?大可让他也看看。”

 说着,李放一抬头,示意徐妙锦将东西都给朱棣。

 事已至此,徐妙锦也无他法,将李放送给她的小说拿出来,剩余的递给了朱棣。

 朱棣伸手接过:“那两本又是何物?”

 看着被徐妙锦留在手上的那两本厚厚的书,朱棣心里不免有些不安,这不会又是什么明朝的黑料吧?

 徐妙锦赶忙解释道:“这是两本市井小说,非是史籍。”

 “拿来!”朱棣不管,只顾着伸手去要。

 那是李放上学时,学校让买的课外读物,是一整套的四大名著。

 由于《三国演义》的故事徐妙锦知道,《水浒传》又不合适,李放便给她拿了另外两本让她消遣。

 自从上了大学后,他再也没翻过了,放家里也是落灰,他就都给了徐妙锦。

 犹豫了下,徐妙锦还是给朱棣递了过去。

 “我明天再给你找几本。”李放也开口说道。

 朱棣将书全都拿到了手上,翻看了两眼,确认是不是史书,就又丢在了桌子上。

 “咱不占你这个便宜!”

 重点还是李放编写的那些关于朱棣儿子、孙子的事。

 发现这几本完全一样,朱棣才稍稍有些安心,他就说嘛,自己的儿孙辈也没那么不争气,不至于黑料满天飞。

 沉吟了片刻,朱棣抬头看向李放。

 “说说吧,你给咱看这些到底为何?若是诚心实意,咱倒也不是不能满足你。”

 朱棣很清楚,李放对自己没有好感,而且二人相隔在不同的世界。

 若是此前徐妙锦没有说谎,恐怕自己轻易拿李放没什么办法。

 如今,自己这个皇帝身份,恐怕不太好使。

 李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胸有成竹的算起了账:“咱们先算算啊,你莫名其妙的跳出来骂我,还主动打碎我家的柜台,然后又先对我动手,不管在哪都是你的错!”

 看着李放的眼神,朱棣莫名的有些憋屈。

 一直以来,哪怕他没登上皇位时,天底下也只有几个人能跟他来讲道理。